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诗词歌赋 >

通过电影去爱:战后二十年法国迷影文化史(4)

全书的最后一章,书写了巴赞之后法国最重要影评人塞尔日·达内的形象。德巴克借由达内形象的描绘,最终又回到了对迷影概念的梳理。达内其实成了一个提喻式的形象,他几乎以一己之力代表了迷影精神的全部内涵:以生命的形式来投入对电影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出镜率最高的人物是特吕弗。原因也不难理解,德巴克写过《特吕弗》传记,对他的熟悉程度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与侯麦、戈达尔等人不同,特吕弗的整个生命旅程,一直激情四溢地展现出对于电影最纯真的热爱,他一直是处于迷影状态的一位电影人,战后法国层出不穷的迷影文化事件中,特吕弗的身影很少缺席。不过这也使得有些章节稍显冗长甚至失控。比如第三章“希区柯克事件”,描述的是希区柯克在法国接受的翻盘历史——由战后的法国影评圈漠视的导演到50年代末被塑大师金身的过程。这一章前面部分都写得顺风顺水,电影手册众将士接力棒一般地为希胖助力的过程,不绝如缕地被描绘出来。但是最后一节,整整二十页的篇幅,描绘的是特吕弗为希区柯克制作那本著名对话录的过程,写来实无太大必要,对观点毫无帮助——一句参考特吕弗传记即可。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于阿巴斯”,戈达尔这句金句的言下之意不难理解:关于虚构电影的历史,已经结束。《迷影》一书则是写出对电影的爱的历史的终结。但电影的历史结束了么?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

撰文|LOOK

编辑|走走

关键词:迷影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