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是实情,也是农人的质朴,既饥且累,然不自苦,但喜天降时雨,膏泽苍生。以上乃诗人移步换景,经由流动的空间,铺展出农家春耕。
末了忽而转叹:“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辛劳如此,却家无隔宿之粮,而官府向平民摊派的徭役犹不休止……“无宿储”可能有点夸张,但农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这在古代,即便在几十年前,也还是很普遍的状况,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吃了吗?”在漫长的饥饿年代,还有什么比一句“吃了吗”更温暖的问候呢。
最后,诗人以自身的观感作结:“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那是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韦应物时任滁州刺史,亲见田家春作,喜忧参半,苦乐难言。禄食不耕者,有此一惭,也算是以天下心为心了。
明戴进《春耕图》
03
湖上,闲望,雨萧萧
《河传》
(晚唐)温庭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词中的春雨,和诗中的春雨,有无不同?对于读者,它们都是想象中的雨,都不能湿人,但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杜诗中的春雨浸透夜晚,韦诗中的春雨点亮青草,皆是落在大地上的绵绵情意。温词中的雨,落在湖水上,更落在思妇的心里,是漫天哀愁。
“湖上,闲望,雨萧萧”,从句子的节奏和韵味,似可听见年轻女子,弹琴拨弦轻轻唱,神情萧散,意态闲远。若去掉断句的逗号,合为一个整句:“湖上闲望雨萧萧”,则不仅失却慵懒无绪的体感,语气亦急促而收束,好像只是片刻的开启,为下句做铺垫而已。词中断作三句,时间变得延缓而不确定,可能是一整个早晨或更久,三句交错叠加出多维时空,对于词中人如此,对于读者亦如此。我们可以任意幻想,在某个湖上,闲望,听雨萧萧,想待多久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