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诗词歌赋 >

茨威格:被最喜欢的东西欺骗了 那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

茨威格自杀时的欧洲(乃至几乎全世界)正深陷二战的泥潭,无数人的生命已经盲目地消失在战火中,还有无数人正走在通向毁灭的路上;波兰首都华沙早已成为废墟,类似的命运正在未来不远处等待着柏林。而就在茨威格自杀的前一个月,1942年1月20日,万湖会议确认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尽管战争的结果依然扑朔迷离,战争的迟早结束和战后重建也在情理之中,但对于身陷其中的茨威格来说,他的欧洲业已“毁灭”,他的精神支点业已坍塌,“昨日世界”的逝去让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找不到一处真正让自己有“根系”感的地方。在遗书中,他说:

“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沦亡。而我精神上的故乡欧洲业已毁灭之后,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了。年过花甲,要想再一次开始全新的生活,这需要一种非凡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流浪岁月中业已消耗殆尽。这样,我认为最好是及时地和以正当的态度来结束这个生命,结束这个认为精神劳动一向是最纯真的快乐、个人的自由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的生命。”

茨威格:被最喜欢的东西欺骗了 那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昨日的世界》等。

去世之前,茨威格以深深的眷恋之情为欧洲——他的“昨日世界”立传,成书《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在茨威格眼中,一战前的欧洲是“太平的黄金时代”,一切都在固有的良好秩序中运转前进,人们保持着乐观、自信的心态,对未来和必然的“进步”充满信心。茨威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迷恋上文学,并一步步登上文坛。但所有这一切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破灭,渐渐沦为泡影,把“实现欧洲和平统一”视为使命、“毕生热烈追求人性和思想上的团结一致”的茨威格的人生之路由此转变,最终历经流亡、二战,在异地他乡的流亡中死于心碎与绝望。作为纪念,我们摘选《昨日的世界》中《欧洲的光彩和阴暗》一章,这是茨威格对自己意识到灾难将临时刻的回忆,是欧洲在光明之下有意无意忽视“阴暗”的时刻,就像茨威格在文中所说:“我们被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欺骗了,那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

原文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摘编|张进

茨威格:被最喜欢的东西欺骗了 那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奥]茨威格著,徐友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7月。

20世纪的头十年:世界上有了另一种节奏

我在这个新世纪里已生活了十年,我已到过印度、美洲和非洲的一部分。现在,我满怀新的、更有意识的喜悦之情来看待我们的欧洲。我从来没有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几年更热爱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来没有比那个时候更盼望欧洲的统一,从来没有比那个时候更相信欧洲的前途,我们以为已经看到了新的曙光。而实际上,燃烧世界的战火已经临近,火光已经在望。

今天这一代人,是在灾难、破坏和危机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觉得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几乎每天都会爆发战争,而我们这一代人自世纪之交以来一直对世界上的人充满信心,要我们向今天这代年轻人描述当时那种乐观主义和对世界的坚定信念,也许是很困难的。四十年的和平使欧洲各国的国民经济充满活力,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科学发现使那代人感到自豪。在欧洲所有国家里普遍感觉到繁荣的生活已经开始。城市一天比一天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一九〇五年的柏林已不能和我们在一九〇一年见到的柏林相比较;柏林已从一个国家的首都发展成一座世界性的城市;一九〇五年的柏林又大大超过了一九〇一年的柏林。维也纳、米兰、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这样的城市,我每去一次,都会感到惊讶和高兴。街道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漂亮,公共建筑越来越雄伟,商店越来越豪华、越来越美观。人们在各种事物中都能感到财富在增长、在扩大。就连我们这些作家,从书的发行量上就能觉察到本世纪初的头十年,这段时间虽不长,但书的发行量增加了三倍、五倍、十倍。到处兴建起新的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诸如浴室、电话这些曾经属于少数人特权的方便设施,现在已开始进入小资产阶级家庭。

茨威格:被最喜欢的东西欺骗了 那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

英剧《唐顿庄园》(第一季)剧照。

1234...7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茨威格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