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诗词歌赋 >

华莱士·史蒂文斯:虚构的天使(2)

对“想象力/诗歌”的至高确认

按照史蒂文斯译者、诗人张枣的简单梳理,在史蒂文斯“早一些的诗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反讽”,一种则“抒情而崇高”,这后一种的诗作“流传更广”,包括《雪人》《坛子轶事》《星期天早晨》等名篇,与史蒂文斯的晚期创作,共同构成了“典型的史蒂文斯”。这个史蒂文斯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诸神隐遁”、上帝死亡之后的现代世界里,对“想象力/诗歌”的至高确认——“人丢弃对神的信仰之后,诗歌就替补了空缺,作为对生命的补偿”,因此:

正是想象力的空缺

急需被想象。巨大的池塘,急需

明白的体验,既无倒影、落叶、烂泥,

水也不像脏玻璃,满口沉默,只

表达出那种老鼠来偷窥时的沉默。

大池塘和它百合花的残骸,都

必须被想象成一种必然的认知,

一种急需,必不可少的急需

——《一目了然》

上帝死后,世界看似“一目了然”,却又处于极度失序状态,急需想象力的填补、并重新建构世界的秩序,让“事物如其所是”。要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再次成为一个无知的人

用一道无知的眼光再次看见太阳

清晰地看见它在它的理念之中。

在此前提下,诗人的角色也急需转变,要成为,

……那个

穿着那件旧外套,那条松垂的马裤的人,

就是要用他,青年,来造就,来调制

最后的优雅,不是去慰藉

也不是尊崇,而是坦白地呈现。

——《朝向一个至高虚构的笔记》

在现代世界,要造就“最后的优雅”,诗人/主体必须“无知”、“坦白”,让事物在事物自身的理念中呈现。与此同时,诗歌作为想象力的形式,作为事物重回自身理念的中介,如何呈现这一过程,如何朝向“至高虚构”,则要求着一种风格的变化,而“风格之变乃主题之变”(《徐缓篇》)。

关键词:诗人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