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诗词歌赋 >

《西游记》里的妖怪抓到唐僧后,为什么不赶紧吃掉,而一定要洗干净蒸着吃?(3)

在《烧尾食单》中,便有所谓“红虬脯”,是指将鲜肉制成干肉后做成一尺虬龙的形状,虬龙繁复的龙须卷曲浓密,用筷子按压与寻常的肉脯无异,但却能在筷子撤回后迅速回弹(“但贮于盘中,缕腱如红丝,高一尺,以著折之,元三四分,撤即复故”),十分神奇。

除了“脯”和“腊”以外,唐代也流行蒸肉,此为唐人食肉二法。在众多家畜中,唐人蒸肉往往会选择以营养较为丰富、口感较为鲜嫩的鱼、羊为主。

例如,在《北梦锁言》中,便记载朗州道士罗少微在茅山紫阳观寄泊,与丁秀才等人围炉饮酒,其间丁秀才外出购买食物,头顶着雪回了屋,手提了一壶酒,顺便带了根上佳的蒸羊腿,以羊腿下酒,可谓美甚(“蒙雪而归,提一银榼酒,蒸熟羊一足,云浙帅厨中物”)。

当然,在蒸制的食物中,最常见的是各种水产和海产。例如,在韦巨源《烧尾食单》中,便有所谓“金银夹花平截”,在制作时需用细签将蒸熟了的蟹黄与蟹肉剔出,再夹在蒸卷之中,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方便入口,比肯德基“老北京鸡肉卷”算是高上了不少。此外,在《烧尾食单》中,除“金银夹花平截”以外,另有“凤凰胎”,是将半生的鸡蛋与生鱼拌和后蒸制而成。《全唐诗》有云:“鲂鳞白如雪,蒸制加桂姜”,便生动地描绘了唐人对蒸鱼的热爱。

实际上,倘若我们统计《烧尾食单》中的各类珍馐,便发现流传下来的食物共有五十八中,其中主要依赖蒸制的各类点心便有二十五种,各类蒸煮的肉类也有十余种,说明在唐代的高等级宴饮活动中,蒸制也是较为常见的烹饪方式。

唐代点心

图片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关键词:西游记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