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1791年12月6日是晴朗的一天。莫扎特的棺木中午时分从他在维也纳的住宅运到著名的斯蒂凡大教堂,接受祝福。葬礼行列除抬棺者4人外,还有4个男孩擎着蜡烛陪伴,前面有人举着十字架开道。他夫人跟随在后面,可能还有其他作曲家,包括萨里埃利。至于他下葬的圣马克斯墓地确非尊贵之处,但那是当时一个新的风俗,即丧葬简化。当时的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号召改革丧葬,5/7的维也纳人响应这一号召,选择了维也纳以外的普通墓地。维也纳人得知其死讯后,成群地涌到斯蒂凡大教堂,为他流泪甚至痛哭。在此后的几天,他的崇拜者们在欧洲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和音乐会,出席者数以万计。
莫扎特也并不穷,恰恰相反,他很富有,但他不善理财的程度据说仅次于贝多芬,所以后来他经常举债也是事实。他的歌剧《唐乔瓦尼》在布拉格和维也纳上演,给他带来的收入折合当今的欧元约为3.8万。1784年他在维也纳的收入为3720盾(1盾的购买力相当于30欧元至45欧元)。莫扎特喜好奢华,他拥有自己的马车和马匹。他妻子康斯坦策也并非平庸粗俗之辈,她流利地掌握三种语言,懂音乐,很有教养。
莫扎特短短一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多产和创作形式的多样,他的快捷,他对音响艺术内在逻辑的把握都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天才。自从莫扎特于1762年不到7岁作为“神童”前往维也纳,几乎有9年的时间全在旅途之中。他的足迹遍及欧洲。旅行中他广泛接触了欧洲各地的音乐家及其作品,这正是莫扎特能于日后创作出永不过时的音乐的重要原因。在18世纪能像莫扎特这样远途旅行的人并不多。
他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以一个持开放心态的世界观察家的态度,消化整理来自各方的文化影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堂兄弟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在其论文《论音乐界的伟大》中提出,谁能把整个历史都吸收到自己身上,而又能把它重新忘掉,他就是伟大之人。莫扎特正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