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诗词歌赋 >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以及“至人无我”的清初文学风貌(2)

为了限制君权,黄宗羲又主张立法。《原法》篇说:“如今所谓法者,不过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应该废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天下之法非常重要,“有治法而后才能有治人"。

《学校》篇更公开提出:君认为的“是”,未必真“是”;君认为“非”的,未必真“非”;“是”、“非”应该由人民公议,首先应由学校公议,学校应成为舆论和监督的机关。

这一整套反君权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是很大胆、很了不起的。

《明夷待访录》,还对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进步的主张。《田制·二》里主张均田(全国田地先按每户五十亩的原则,优先分给农民,剩下的再让地主任意占有)。《财计·一、二》里,则主张废金银、行制钱,并一反世儒“重本抑末”的理论,发出了“工、商都是民生之本”的时代新声,代表了进步工商业者的要求。

黄宗羲的著作很多,一共有好几十种。《明储学案》、《宋元学案》是中国学术史专著的开端,《明儒学案》还是中国第一部哲学史。

02、“乾嘉考据学派”开山大师顾炎武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时人称之为亭林先生。他一心朴实做学问,两袖清风度年华,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书。

他不轻信古人,总是博采异说相互比证而求出比较真实可信的说法,这种严谨的学风,使他成为后来的“乾嘉考据学派”的开山大师。

他的《音学五书》,一共写了30年,五易其稿,三次手抄,更是清代音韵学的开端。

在《日知录》里,他尖锐地反对明儒的夸夸其谈,说他们“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导致了“肱骨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