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揭露了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

05年《百家讲坛》的开播是中国科教传媒事业的一个里程碑。通过光盘刻录和出版印刷技术的支持,《百家讲坛》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社会回响,也正是从《百家讲坛》第一批走红的《易中天品三国》、《纪连海讲清史》开始,拉开了中国百姓从听别人说到品别人讲,再到自己通过博客、空间撰文互动参与其中的文化转移过程。

因此从知乎到豆瓣,从微博到各大自媒体,历经十年的文化百家争鸣,每一文化行业、每一专注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大V牛人,他们胸有笔墨,观点犀利,甚至考证问题的角度与视野大有超越科班专家之势。

但是,直到古诗古词又在中华大地掀起一阵全民狂潮,我们才发现一个问题--我们都在背古诗,却没有人再能写出诗。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揭露了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化时期的地方风词歌谣,到汉代的词赋,到唐宋时期的诗词,一直到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甚至在民国以后,中国的诗词文化一路高歌猛进,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一不被这种文化上的喜好倾向所洗礼。

在汉代,司马相如的词赋被汉武帝手捧席边爱不释,词赋是贵族的宠儿;在魏晋,曹丞相莅临边疆广海总是要借诗词抒发一下情怀,诗词是士家文化的代表;在唐代,数不胜数的诗人才子用唐诗描绘人生的春风得意,记录民间的清贫凄惨,抒发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唐诗是全民皆兵的文化兵器;在宋代,文人骚客又是用宋词体会世间炎凉和生鬼百媚,宋词是畅叙幽情的记录方式;在明清,诗词慢慢被章回小说挤下神坛,但依旧是民间茶余饭后打油会友不可忽视的文化手段;民国后,诗词虽然被白话文淡出民间,但依旧是大家风范的秘密武器。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揭露了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

直到现在,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除了为了最后能够在考试中写出上下句来背诵,写诗几乎成了“万径人踪灭”。

能背固然是好,在特殊的心境、特殊的场合,借古人之诗能够抒发胸中块垒这固然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优秀展现。但能背并不代表会写,能背一千首古诗不一定能写出一句诗,把“听”--“品”--“看”转化成自己的观点,却不能把“背”转化成自己的“作”?

我们都知道文化与经济相连,生产力的进步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因此当资本主义萌芽在晚明含苞待放,以章回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骤然兴起。我们也知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用一句话来概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揭露了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是,文化与政治也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