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2页
参加会议(指党的一大)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3页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工人运动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之一。1931年4月5日,他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年仅30岁。
“志在苍生,不顾安危”。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浦寨的水族家庭。他自幼聪明伶俐,读书期间,受到老师高梓仲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对民间疾苦和社会不平非常关切。有一次他唱道:“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1915年6月,反日讨袁爱国运动波及荔波,思想进步的邓恩铭带领同学走上街头演讲,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开展抵制日货的运动。一次演讲时,他将自己用的日本货——袜卡子当众烧毁,以表达抵制日货的决心。
1917年秋,临近高小毕业的邓恩铭给远在山东任县官的叔父黄泽沛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表达了自己想继续求学的强烈愿望,请求叔父予以资助。黄泽沛慨然应允。
离开故乡,邓恩铭咏诗辞行:“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由于山东问题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邓恩铭积极参与其中,很快成为一名活跃分子。1920年10月,他在《灾民号》刊物上发表《灾民的我见》,指出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并号召穷苦同胞团结起来一起斗争。运动中,邓恩铭结识了一批学生运动的中坚,如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等人,并和他们结成亲密的革命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