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辽沈战役前的大决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从此扭转局势

看过电影、电视剧《大决战》的观众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在1948年爆发的辽沈战役里,东北野战军对国军呈压倒性的优势,不但在数量上远超国军,在武器装备上毫不落后,因此整场战役如拉枯摧朽,酣畅淋漓。

辽沈战役前的大决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从此扭转局势

影视剧没有直接展现出来的情况还有:当时东北野战军控制了东北地区97%以上的面积、86%以上的人口,国军则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少数几座大城市里。

其实,在1946年冬天以前,东北野战军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还被国军追赶着,一路往北方撤退,直到撤到了松花江以北,才松一口气。

东北野战军和国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攻守易势,发生了巨大的逆转,显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实际上,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前,东北民主联军就与国军发生过一次大决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一系列战役。它们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彼此之间有紧密联系。

这里的江南,不是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而是指松花江以南区域。这里的临江,指的是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临江地区。

辽沈战役前的大决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从此扭转局势

1946年12月27日,郑洞国率领6个师的兵力,对临江地区发动攻击,以此打通从通化到集安的交通线路,对南满民主联军进行围歼。南满民主联军3纵、4纵采用正面阻击、深入敌后、寻机歼敌的战术,对国军进行打击。

位于松花江以北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北满民主联军)出动1纵、2纵、6纵,加上3个独立师,来到松花江以南,与南满民主联军配合作战。

这是一下江南和一保临江。

辽沈战役前的大决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从此扭转局势

1947年1月30日,国军第二次集中4个师的兵力进犯临江地区。南满民主联军3纵、4纵在与国军周旋了6天后,于2月5日对国军中实力较弱的新5军第195师进行重点打击,歼敌2000余人。驻扎在新宾的国军205师派出一个团前来增援,又被3纵消灭大部。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