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大决战》里的陈布雷:想当记者却身不由己当了高官

中央电视台首播的革命历史电视剧《大决战》播出到第30集时,一个叫陈布雷的人在万念俱灰之下,自杀身亡。再过两天,就是他58岁生日。

这时候,是1948年11月13日。淮海战场上激战正酣。

众所周知,陈布雷是国军阵营一个很有名气的笔杆子。其实,这个笔杆子是记者出身,曾经是活跃在上海租界的一位著名记者。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他没有离开新闻媒体行业,也许不会落到自杀身亡的绝境。

陈布雷是浙江慈溪人,原名陈训恩。在电视剧《大决战》里,委员长正是称他为“训恩”,表示亲切。

我们从陈布雷的前半生简历来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他小时候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14岁到宁波府城参加童子试,考了第一名。只不过,由于很快就废除了科举考试,陈布雷考上童子试没有任何用,还得重新进入新式学堂读书。

1907年,年仅17岁的陈布雷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成为一名大学生。浙江高等学堂是浙江省第一所高等学堂,是今天浙江大学的前身。1911年,陈布雷以全校第4名的成绩,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

清末民初的上海,社会风云激荡,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许多报刊,《天铎报》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家。

《天铎报》于1910年3月11日创刊于上海,最初刊登商业信息一类的文章,后来逐渐偏向革命,与同盟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天铎报》大力宣扬革命理念,推动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陈布雷作为《天铎报》的一名记者,紧跟时代潮流,写了10篇同情和拥护武昌起义的时事评论《谈鄂》,连续在《天铎报》刊登,为辛亥革命推波助澜,从而在报界声名鹊起。

1912年1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推出了一篇阐明外交立场的英文稿件《告友邦人士书》,通电全国。陈布雷第一个将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天铎报》上,成为独家稿件,轰动一时。

关键词:大决战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