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的革命历史电视剧《大决战》播出到27集时,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宣告打响。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场战役,也是歼灭敌人数量最多、战争样式最复杂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战役。在这场战役里,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但在在66天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消灭国军共计55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书写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么,淮海战役为什么要以徐州为中心呢?
这与徐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的,这里是华北地区的东南部,又是华东地区的西北部,相当于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中心。
徐州有着悠久漫长的人文历史。早在上古时期,彭祖就在这里建立了大彭氏国,因此徐州曾经被称为“彭城”。《尚书·禹贡》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徐州正是九州之一。
由于地处北方和南方的过渡区域,徐州被称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发生了无数次战争。由此,徐州走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包括好几位皇帝,素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说法。
北宋时期,在徐州担任过太守的文豪苏轼写了一篇文章《上皇帝书》:“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苏轼认为,徐州出了这么多皇帝,是因为这里民风彪悍。
其实,淮海战役打响后,华东野战军最初的目标不大,仅仅是歼灭驻扎在新安镇(今江苏省新沂市新安街道)的黄百韬第7兵团。徐州“剿总”司令部见势不妙,下令黄百韬第7兵团撤退到徐州东部驻扎,相当于作为徐州的外围防线。
同时,徐州“剿总”司令部还下令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都退回到徐州外围。11月6日,原来隶属于华中“剿总”司令部的黄维12兵团,被调来淮海战场,经过蒙城、宿县向徐州靠拢。后来,随着黄百韬第7兵团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碾庄地区,徐州“剿总”司令部又调来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