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电视剧,往往通过大人物的纵横捭阖来展现恢弘的战争场面。我发现,在《大决战》里还出现了一些小人物,导演试图通过他们与战争的结合,传递给观众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
如果有另外的亲历者,以较为冷静的态度来回忆这场大决战的点点滴滴,是不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呢?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柏杨,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辽沈战役。
柏杨是河南辉县人,生于1920年。他的生日有两种说法,一是11月1日,二是3月7日。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呢?我们后面会提到。
柏杨是一个传奇人物,光是他的求学生涯,就充满传奇。他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读过多所学校,但都没有拿到毕业证。因此,如果询问柏杨的学历,恐怕是“小学未毕业”。
1944年,为了求学、深造,柏杨不得不伪造学历,得以进入位于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大学从沈阳辗转搬迁到了四川三台)读书。然而,1947年,柏杨使用假学历的事情东窗事发,他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这就意味着,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拿到一纸大学文凭了。
不久,柏杨与好友一起“闯关东”,来到东北大学的故乡——沈阳。柏杨一边担任私立辽东文法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一边与友人一起创办报纸《大东日报》。
柏杨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年辽沈战役就爆发了。
其实,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前,东北野战军就掌控了东北地区的局势,攻占了除长春、沈阳、锦州之外的所有大城市。那时候,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又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部驻扎地,面临的战争风险最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沈阳城里的平头百姓就纷纷逃命。一如柏杨所言:“沈阳街头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减少,不但高官富商纷纷逃亡,连贫苦的小市民也纷纷搭飞机远走北平。”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