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不是越痛病越重 “阳”了何时需就医?

多地预计疫情高峰即将到来,目前“阳”了的患者症状不一,“刀片嗓”“水泥鼻”……是不是越痛表示症状越重?哪些人需要到医院就医?老年人如何做好感染高峰期的防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25日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向公众进行了相关科普解答:

问一:越痛就越重?

“阳”了之后需不需要去医院?钟鸣说,奥密克戎的毒力已经很弱,大多数人感染后都是轻症,也就是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大家谈论比较多的“吞刀片”。

“就算是‘吞刀片’这种感觉很痛的,它依旧是上呼吸道症状,它不是重型的表现,不是越痛就越重,我们说的重型是它往肺走,有气急、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钟鸣说。

他表示,低风险人群建议居家对症处理(比如体温很高时用退烧药)、好好休息。他解释,因为大多数病毒治疗没有特效药,如果轻症患者到医院去,医院也开不出特效药,患者还是白跑一趟。

他提醒,在居家监测期间要特别留意重点人群是否出现高危症状,比如呼吸困难、气急、胸闷、意识模糊、持续高烧不退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就医。

总体上,他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相关症状如下:

最常见的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味觉和嗅觉丧失;

比较罕见的症状:咽痛、头痛、胸痛、腹泻、皮疹、结膜炎;

病情严重症状:呼吸困难、失语、意识混乱等;

重症危险因素:高龄(60岁及以上)、合并基础疾病。

问二:高风险人群要注意哪些?

钟鸣介绍,首先要判断人群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如果是,要做好监测。一方面,依靠感受,看是否有胸闷气急、原有症状加重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用仪器监测血氧饱和度。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