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马军教授:防疫线路调整,血库短缺严重,如何保障血液患者生命健康?

随着国家防疫战略的转变,尤其是12月7日“新十条”的发布,疫情防控社会面松绑,但广大医务人员所面临的的情况更佳严峻复杂,各省市血液中心库存紧张,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完成rhTPO试验的基因工程药物,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后疫情时代下,该如何缓解血液中心“无血可用”的困境,rhTPO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CCMTV·临床频道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血制品供应难题亟待解决

从2018年至今,用血需求一直未得到满足,常常处于告急状态,这一方面是受新冠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已经20年未修订有关。应当提倡“无偿献血,无偿应用”,这样可以更大程度调动民众献血积极性,让更多患者受益。尤其在新冠疫情时期,临床用血面临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众多重症患者、孕产妇、血液病患者等的抢救。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贫血患者主要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目前我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每日有近半数患者需要靠输血、输注血小板来治疗,尤其是儿童、老年白血病患者以及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现在面临巨大用血挑战。

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渡“血源紧张时期”

在这一特殊时期,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多举措并进。

(1)号召广大公务员、党员、事业编人员带头献血,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2)做好献血科普,呼吁适龄学生、军人、企业职员、健康爱心市民积极参与献血。根据《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接种基因重组疫苗与接种灭活疫苗后统一暂缓献血48小时;除重型和危重型外,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

(3)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献血年龄的限制。马军所长表示,自己虽然年近七旬,但作为共产党员,每年都多次带头积极参与献血活动,结合自身的感受,献血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不适,不会影响各项机体功能。

(4)临床上适当寻找血制品的“替代品”,寻求其他可快速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改善凝血功能的非血制品药物。比如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升板迅速、安全性良好,可用于缓解目前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又无血小板可用的处境。

输血用药双管齐下,rhTPO安全高效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血小板对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样可以使这类患者脑出血、器官出血、大出血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在血制品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当下,可选择升血小板药物,特比澳®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完成rhTPO试验的基因工程药物,其升板迅速、安全性好,被写入多部相关指南,完全可在患者未出血时快速升高血小板水平,保障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用血需求,但要注意临床需要尽早、足量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疗效。

另外,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考虑尽快输血,输血后及早使用rhTPO这类药物。对于尚未出血但有极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rhTPO,保证血小板生成,降低出血风险。只有输血与药物相结合,才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更好地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