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上兴安盟 石榴花开别样红

发布时间:2023-12-19 13:10:00丨来源:兴安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石榴花开红艳艳,籽籽同心向未来。

“今天,我要为我们广场舞队的成员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1964年2月,龙梅和玉荣两位小姐妹利用假期时间,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牧300多只羊……她们的勇敢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近日,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一支由“平安妈妈”管护队成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走进各个嘎查的文化活动室,为村民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宣讲志愿者们用简洁纯朴的语言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为少数民族同胞们送政策、办实事。

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活动

近年来,兴安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核心,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凭借出色的表现,兴安盟曾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殊荣,并正朝着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更高目标迈进。

高位谋划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今年的庭院经济收入如何?”连日来,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丹枫志愿服务队以拉家常的方式,与脱贫户、监测户深入交谈,了解和掌握群众的需求、期望和关注,筑牢“防线”、紧盯“红线”、兜住“底线”,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稳步推进。

兴安盟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41万各族群众,包括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41个民族。

近年来,兴安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创造性构建“14466”工作体系,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兴安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贴心

为了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力量,兴安盟积极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盟旗乡村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和实践创新基地等多个平台,提供实践和研究的机会的同时,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深入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

同时,兴安盟还建立了四项机制:党组织带动机制、部门行业联动机制、社会组织推动机制和督查考评促动机制,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推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兴安盟还注重队伍建设。他们建设了一支熟悉民族工作、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一支政治坚定、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影响的研究员队伍,一支精神饱满、能够面向各族群众通俗易懂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员队伍,以及一支潜心创作、善用中华文化滋养精神的文艺工作者队伍。

此外,兴安盟还建设了一支心系教育、致力于推行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以及一支熟悉法律、热心参与基层矛盾纠纷疏解工作的法律志愿者队伍。

这些队伍的建立,为兴安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兴安盟还实施了六大工程,包括“固本培元强根基”工程、“立德铸魂聚人心”工程、“团结奋斗同致富”工程、“保护生态筑屏障”工程、“共建共享促交融”工程和“守望相助固北疆”工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体的行动路径,也为各族群众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文化活动

兴安盟在全区率先实现乡镇苏木全部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并进入党委班子,旗县市民委主任全部进入同级统战部领导班子;与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共同开展的《内蒙古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研究》课题,成为自治区年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兴安盟还将民族工作纳入中心任务来抓,一年一度的兴安盟委(扩大)会议每次都对民族工作进行部署;并建立兴安盟委书记民族工作谈话制度,压实各旗县市、盟直重点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民族工作责任,被国家民委肯定并作为典型做法进行推广。

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盟打造了多元文化自信新阵地:截至目前,兴安盟建成了1088个覆盖盟、旗、乡、村四级,在册会员13000余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平台;命名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和23个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为提升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设立的1000余个体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场景,为人们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更实、流量更足。

融合互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盛夏的兴安盟,红得似火,绿得醉人。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代表近200人,来到兴安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并在各自报纸、微信、网站、客户端平台上,立体式宣传推广了兴安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和“建设模范自治区”上的新作为新成就,有80余家报社刊发兴安盟专版,报纸印刷量达600万份以上,新媒体平台浏览量达2000万以上,让“兴安岭上兴安盟”引起国内外更多人的关心关注。

百家媒体来到兴安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

2022年,全国首个域牌形象——“兴安岭上兴安盟”破圈传播,激发了兴安盟各族群众拼搏进取、感恩奋进的信心决心,树立起兴安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良好形象。随之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民族团结活动也在兴安大地次第展开。

今年以来,以“石榴籽同心筑梦”为主题的五项活动在兴安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了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覆盖了万余场特色活动,各族干部群众超过百万人。

红色资源在这里被充分挖掘利用,打造出“北疆文化”品牌兴安盟的亮点,不仅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更成为加强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和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

深入开展“三学一带一创”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奋斗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同时,实施“一个引领、八个争做”行动,开展“村来村去展——找找老照片、谈谈新变化”、劳模工匠先进典型讲身边事等实践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石榴园”里听老兵讲红色故事

此外,全面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石榴籽同心筑梦”五项主题系列活动,在兴安盟已经成为一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文化盛宴,不仅实现了各族群众文化交融,更促进了情感交融和心灵交融,展现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美好景象。

此外,兴安盟还精心打造了五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旅线路,包括爱国线、团结线、感恩线、奋进线、文明线,让各族群众在独特的中华文化文旅体验中,自觉凝聚“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共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同频共振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共融共生

全区最大的单体日处理4000吨鲜奶项目已成功投产;

全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在兴安盟建成并投入使用;

兴安盟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了33.4%和75.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和30%;

兴安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区首位;

粮食产业即将迎来“十四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九连稳”。

…… 

各民族群众在兴安盟相邻而居,亲如一家

兴安盟在全国率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并将其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力争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各民族团结进步保障高质量发展,使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兴安盟不仅成为全国首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更成为了全区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盟市。

兴安盟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民族团结与经济繁荣共融共生的美好画卷。在这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女士将刺绣产业与非遗传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2万余名各族绣工捧上了“金饭碗”;兴安盟以人才振兴为引领,实施“晓景计划”,培养了1288名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他们以年经营收入累计达8.64亿元的业绩,辐射带动了农牧户4.18万户、8.64万人;兴安盟大米产业同样成绩斐然,其“以平台整合产业、以营销拉动产能、以品牌提升品质”的发展思路,成功辐射带动了水稻种植农户2800户。

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队

石榴花开红艳艳,籽籽同心向未来。一项项成果、一组组数据,描绘出兴安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各民族和谐共融、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生动图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兴安盟正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新时代美好画卷。

(文:陈艳荣,图:来源《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