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牛股美迪西,祭出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美迪西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下降40.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7023万元,同比下降142.27%。
对此,美迪西给出原因:医药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价格下降,部分订单延迟执行,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同时还透露了新签订单下滑。
受业绩影响,8月20日,美迪西股价收跌4.96%,报26.05元/股,与超400元/股的巅峰时期相比,跌幅超90%。
曾几何时,2019年,美迪西一举拿下“科创板CRO第一股”,以其“小而美”特质备受市场关注,发展如日中天。自上市后,股价也一路高歌猛进。当然,美迪西的快速发展脱离不了一大行业背景,彼时尚属CXO黄金机遇期,高业绩、高盈利、高估值“三高代名词”成为行业标签。那时的美迪西,不愁订单。
但好景不长,美迪西而今已跌破发行价,市值十不存一。此番面对上市以来的首个半年度亏损,美迪西及背后的行业困境再次显于台前。
受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一家CXO的业绩不振,不算稀奇,康龙化成、睿智医药、泓博医药等同行业上市公司同样业绩承压,或多或少有所下滑。
但像美迪西这样股价跌得如此夸张者,却寥寥无几。除了外部因素印象影响,更关键问题还要回到企业本身。究其根本,风光时,美迪西没能夯实和稳扎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行业迎剧烈震荡前,不具备充分的“居安思危”意识,在动荡中,又缺乏精细化管理能力和高效的调整能力。
美迪西之困
从业务板块来看,美迪西两大业务“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均在显著下滑。其中,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服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下降35.21%。临床前研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下降44.69%。
之所以交出如此差劲成绩单,纵观美迪西各项财务指标,原因逐渐清晰:不仅新签订单下滑,客单价也在下滑;客户结构以国内客户为主,营收下滑严重;回款难,应收账款周期大幅延长。从这几大维度,一一解析来看。
一是,“订单能力”是当前美迪西所面临的一大坎。
首先,在2024年半年报中,美迪西强调了“新签订单下降”;其次,客单价恐也不容乐观,2024年半年报虽并未透露客单价,但对比2023年和2022年财报,便可窥见一斑。在2023年财报中,美迪西两项核心业务客单价分别下降36.81%和23.59%,这也意味着盈利能力或大幅减弱,甚至不及过往。
当然,客单价下降一事,并非仅是美迪西所面临的独有挑战,由于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热度下降、行业竞争压力加剧,导致整个行业现都困于“价格战”。
这就导致了当前局面,虽然美迪西2023年各业务合作的客户数量保持增加,但单家客户的合作金额下降,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受到波动。
二是,客户结构以国内客户为主,反而下滑形式更严峻。
与药明等不太一样的是,美迪西的客户结构以境内客户为主,占比超60%。同时,国内收入的下降幅度,远超海外收入下降幅度。在上半年5.21亿元的收入中,境内客户收入为3.31亿元,相比于去年上半年的6.47亿元,下降幅度高达48.84%,形式严峻。
而同期境外客户收入为1.89亿元,相比于去年上半年的2.26亿元,下降了16.37%。
另外,在上半年整体新签订单同比下滑的情况下,境外新签订单有所增长。
三,回款难,也成为一大痛点。
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看,2022年尚且还为70多天,2023年则直接翻了一番,高达140多天。
众所周知,CXO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药企的命运紧密相连,客户的日子不好过了,美迪西们的日子自然更不好过了。这就自然导致将偿债风险逐步转嫁给上游CXO公司。
有产业人士分析,由于客户群体集中在国内,美迪西一贯在价格上“十分亲民”。但问题就在于此,在行业发展较好时,尚有源源不断的Biotech新增订单来掩盖风险,但当这两年泡沫破灭时,国内不少Biotech资金捉襟见肘,资本寒冬中融资困难,不少已然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小“药明”难上市、美迪西业绩重创遭问询,困在“价格战”里的CRO
*减员3000人,营收净利双降,却带飞CXO股价,药明康德利空出尽了?
长期赚钱效率不高
在国内,CRO曾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而美迪西抓住了最开始的机遇。
美迪西成立于2004年,由“莆田系”创立。由于它是国内较早为国际客户提供临床前动物实验、较早提供结构生物学及化学生物学服务的CRO公司之一,也是国内较早提供整套同时符合中国GLP和美国GLP标准的新药临床研究申报的CRO公司之一。早些年,这家公司在国内临床前CRO公司中收入规模排名较为靠前。
其中,美迪西子公司美迪西普亚是国内较早参照美国先进经验建设临床前动物实验设施的CRO公司之一,获得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认证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LP证书,并达到美国FDA的GLP标准,从而具备中美双报的GLP资质。
由于GLP实验室对于药物非临床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中美双报的GLP资质则更具行业稀缺性,具备境内外同时申报资质及能力,成为临床前CRO公司在新药临床前研究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凭借最初发展积累,2019年11月,美迪西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一举成为“科创板CRO第一股”,收获无数风光。
初登资本市场的美迪西,多年来业绩呈现出逐年稳增态势,年营收规模由2019年4.49亿元扩大至2022年16.59亿元,该公司年归母净利润也逐步突破亿元,由2019年6657.31万元增至2022年3.38亿元。
不过,巅峰的无限风光没有持续多久。这一业绩稳增态势止步于2023年。
这一年,受医药行业投融资放缓影响,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行业竞争加剧,由于订单价格下降,部分订单延迟执行,该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2.93亿元。
背后纵有行业大环境之困,但回到企业本身,难道就无“过”吗?
从近五年财报,可更清晰感受到变化。作为长期投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ROE往往能够反映一家公司的赚钱效率。
自美迪西2019年上市以来,可以明显看到2022年前,ROE逐年递增。2023年则突然发生“断崖式逆转”,从2022年的超20%,直接下滑至-1.75%。相对应的,销售毛利率近三年同样逐年下滑,尤其2023年近乎砍半;销售净利率也直接转负。
财报数据中,美迪西的人均效能,值得关注。
人效似乎一直是美迪西的“槛”,人均创利不高的局面已持续多年。
以美迪西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2021年来看,在订单量上,其全年新签订单量超24亿元,而昭衍新药的在手订单更多,但销售人员却更少。
价格不占优势的问题,更为突出了。与昭衍新药对比,在业务模式上,昭衍新药集中于价格较高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服务领域,合同定价处于中高端水平。而美迪西则采取高性价比的定价来获取客户,原本客单价就不算太高。在当前市场价格战加剧的同时,美迪西受到的影响自然更大。
另外,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也常被争议。美迪西是一家十分典型的家族企业,且家族人员较多持有美迪西股份。前两年,股价大涨大跌之际,美迪西的实际控制人家族积极减持套现,此事一度被资本市场诟病。
接下来,面临股价较最高点蒸发超90%,业绩持续下滑风险,美迪西应该怎么做,才能明显改善经营质量,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受到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诸多外部因素对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这是对它最大、最为持续的考验。
目前,从财报透露的信息可见,美迪西给出的方向是——开发新客户、完善创新药研发平台、降本增效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但具体如何做?何时有效提振业绩?一切还得用财报数字说话。
而放大视角,美迪西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何尝不是行业现状的其中一道缩影。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导致了云南白药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停止“炒股”。
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资本下行周期,严峻的形势,对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提出挑战,行业发展亟需政策引导。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
近日,亿帆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在研产品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在欧盟上市销售获得了批准,或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