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控制权变更一事终于有了结果。
8月4日,华润三九公告: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购买其所持有的天士力28%股份,每股转让价格为14.85元,标的股份转让总价款为62.12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天士力的控股股东将由天士力集团变更为华润三九,天士力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天士力原本由闫希军、闫凯境等人实际控股,变更之后成为央企控股公司。与其他“卖身”的企业不同,天士力除了2022年出现上市以来首亏之外,在22年的上市生涯里,业绩表现都堪称亮眼。2015年以来到新冠前,天士力的营收基本在百亿以上,净利润也在10亿元以上。闫氏家族成为富豪榜常客,2017年,闫希军曾以210亿财富名列胡润百富榜第138位。
掌控天士力三十年,闫氏家族为什么要在这个关口卖掉这一优质资产?华润入主天士力又意味着什么?
掌控天士力三十年
现年70岁的闫希军出生在甘肃一个普通农家,16岁就进入部队学医,在部队医院小有名气后,被调到天津254驻军中心医院任药械科主任。在这里,他与妻子吴迺峰开发出了复方丹参滴丸,并顺势创办天士力前身。
靠着复方丹参滴丸这个著名产品,天士力在2002年成功上市,闫希军的子闫凯境及儿媳李畇慧相继加入公司管理层,闫氏家族四人始终牢牢掌控着这家中药巨头。
在品种上,天士力拥有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丸、芪参益气滴丸等十数款中成药大单品。化药方面,天士力有保肝药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米诺膦酸片;生物药方面则有中国唯一获批上市的重组人尿激酶原产品等。这些医药工业产品在去年合计贡献了近75亿元营收。
收购天士力的其实是两部分国资:华润三九将以62.12亿元的价格,受让天士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手中持有的28%的公司股份,成为天士力新的控股股东;国新投资将以超过11亿元的价格受让5%的公司股份。
总额73亿元的收购价相比天士力停牌前7月31日当天的收盘价,溢价5%左右。
上述两项股份转让协议完成后,天士力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天士力股份数量及比例将分别降至2.61亿股、17.5008%。天士力集团此后还需出具书面承诺,放弃手中持有的天士力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董事长将由华润三九提名的人员担任。
这一操作与华润2021年收购博雅生物时很相似。当时华润花24.57亿元收购高特佳集团持有的博雅生物28%左右的股权,同时高特佳将全部剩余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了华润。保证华润能在博雅生物公司事务上掌握绝对话语权。
天士力转手之后,闫希军构建起来的产业版图中主要部分就只剩下白酒了。
国台酒的状况并不太乐观,虽然对外号称“酱香第二”,但2022年和2023年就再没公布过营收数据。业内猜测经销商事件后,2022年公司营收经历腰斩。还有媒体报道,目前国台酒业的核心单品国标酒的价格仍处于严重倒挂中。
如今,连“酱香第一”都不时传出零售价降价的新闻,白酒行业整体市场环境可见一斑。
卖身华润提升估值
业内几乎一致认为,华润系是天士力“卖身”最好的选择。
华润集团是医药市场上收并购的活跃分子,目前,华润医药板块布局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家,其中仅中药上市公司就达到5家,分别为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江中药业、昆药集团、天士力。而且华润入主后,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大都有正向的改善。
2023年,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分别以47.15亿元、43.9亿元的营收,排在A股医药生物-中药II板块第20位、第21位,营收规模同比去年有所增加。
刚刚完成收购的昆药集团,去年扣非净利润更是有33%的大幅增加。而且华润系对外透露出对其的清晰布局思路:布局老龄化赛道,成为银发经济健康第一股,打造“777”品牌。这些都令昆药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有所提升。
天士力本身医药底子还是比较扎实。核心单品复方丹参滴丸数十年不倒。米内网的数据显示,2023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复方丹参滴丸合计销售规模超过39亿元,同比增长1.34%,是心血管疾病中成药TOP1产品。凭借这一超级单品,天士力在2023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TOP5企业中排名第三,位于华润三九之前。
近些年,天士力还在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根据华润三九发布的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天士力的研发投入在一众中药企业中位居前列。截至2023年年底,天士力拥有98款在研产品,全年研发投入13.15亿元。其中现代中药布局25款产品,包括18款1类创新药,现代中药研发管线中,枇杷清肺饮、温经汤2款已提交生产申请,19款产品处于临床II、III期研究阶段,很快就要到收割阶段。
华润三九认为,华润三九和天士力有望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在中药材种植、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渠道营销等领域相互赋能。基于天士力的创新实力,华润三九还有机会加快补充创新中药管线,提高创新药研发能力。
8月4日开盘,天士力股价涨停,截至收盘,股价也有5.68%的涨幅。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导致了云南白药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停止“炒股”。
华东医药2024年的开局之路不是很顺,先后陷入与青海珠峰的知识产权纠纷、新产品减肥针合作方违规宣传等风波,除此之外,TTP273项目的夭折也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关心与担忧。
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资本下行周期,严峻的形势,对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提出挑战,行业发展亟需政策引导。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