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藏康健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为例,天华医药支付了大量开票费,获取了高达1641份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超1.4亿元,税额超2400万元,发票的价税合计超过1.67亿元。
类似操作,在天华医药与上述几家公司的交易中频频上演,累计发票数量达到3703份,涉及金额高达3.6亿元以上,税额超6000万元,价税合计超4.2亿元。
为将虚假交易包装得更真实,天华医药还以第三方公司的名义与药品生产厂家签订购货合同,以低价购进药品。然后,这些药品直接根据天华医药的指令发送到其位于哈尔滨市的库房或由其自提。接下来,第三方公司再以高价将这些药品售卖给天华医药,并开具虚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同时,为了掩盖这些非法行为,天华医药还精心设计了复杂的资金流,先将药款底价汇至可控制的第三方单位银行账户,再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将款项汇至药品供应单位,然后按照虚高的价格将药品售卖给天华医药,并将高开价格部分汇给第三方公司进行虚假结算。经过一系列的扣除和返还操作后,资金最终回流至天华医药的指定账户,回流总金额高达2.5亿元以上。
只不过这一系列操作,在相关部门的大数据监控下几乎就是透明的。一顿操作猛如虎,最终“喜提”罚款5500多万元。
为何屡禁不止?
实际上,2015年“两票制”改革推行后,原意是通过规范药品流通销售程序,杜绝以往药品销售过程中多次开票“层层加价”的乱象。
但由于医药购销领域利益分配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医院医生在药品使用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再加上医药企业长期依赖医药代表推销药品,回扣、公关费、代表佣金等隐性成本依然有入账需求,于是医药企业转而采取“高开模式”,将成本从渠道转向了更为隐蔽的生产环节。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导致了云南白药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停止“炒股”。
华东医药2024年的开局之路不是很顺,先后陷入与青海珠峰的知识产权纠纷、新产品减肥针合作方违规宣传等风波,除此之外,TTP273项目的夭折也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关心与担忧。
2023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资本下行周期,严峻的形势,对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提出挑战,行业发展亟需政策引导。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
近日,亿帆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在研产品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在欧盟上市销售获得了批准,或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为应对行业变局和市场竞争,医药流通巨头们正在按下并购加速键,以期加快推进纵向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