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大牌忽地砸到牌桌上,多少有点意外,但细想似乎又是一场布局很久的“阳谋”。
韩国总统办公室6日表示,由韩国、美国、日本、印度和欧盟(EU)共同参与的民官联合“生物制药联盟”于当地时间5日在美国圣地亚哥正式成立。
图/韩联社
成立仪式上,各国政府和企业人士就构建相互信任、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制药供应链达成了共识,并商定就各国生物政策、规限和研发支援政策等加强沟通与协调,进而构建医药品供应链地图。
总统室方面表示,与会方将研讨多种制度改善方案,在确保医药品安全性的同时“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
表面上,几个国家是为了提高行业经营效率,实际用意却昭然若揭:将中国的创新药及供应链排挤出去,自己建个群自己玩。
一场早有预谋的合纵连横?
成立“生物医药联盟”消息一出,有悲观者直言这是对中国创新药及供应链的一次全面“围剿”。
韩国、美国、日本、印度、欧盟,几大经济体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角色”已无需更多赘述。正如此前在《生物安全法案》听证会期间,美国议员直指的“美国药企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是威胁,中国生物科技快速追赶美国也是威胁”,更大规模地去除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对全球各方的威胁大抵是将这五个彼此之间也存在竞争与矛盾冲突的经济体联合起来的本源。
韩、美、日、印、欧盟五方“合纵连横”,只为给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出海垒起一座不可逾越的城墙。联盟甚至可以做到“各司其职”。以美、日、欧盟为代表的全球创新药研发第一梯队,三星生物等为代表的韩国CXO企业;印度则供应了美国60%以上的过专利期仿制药,印度生产的500多种原料药有60%销往国际市场。“高、中、低端产品、原料药与供应链都聚齐了。”
对于这一联盟的成立,更有人戏谑道:“不如直接把联盟外国家的名字点出来吧。”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制裁名单不断被拉长。从202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到2023年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对两家中国药企及相关个人实施制裁,再到2024年《生物安全法案》对药明、华大的制裁……毫无疑问,在生物科技领域,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公司的限制只会不断升级,牵扯到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
此前,在制裁单个企业、对相关产品加征关税等等各种反商业道德手段上盖的“遮羞布”,就此被掀开:针对的早已不是某家或某几家的企业,更是整个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如今对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围剿和制裁,不得不让人想起西方国家对华为的制裁。2018年美国政府禁止在美军基地销售华为和中兴手机;2019年起对华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四轮制裁;此后更是形成了一系列组合拳对华为的在美业务及上游产业链(芯片)进行打击……此情此景,好不熟悉。
正如《生物安全法案》修改后的8年“喘息期”,是在给中国以外的CXO企业一个成长和扩充产能的机会。在这一联盟的“加持”下,不论是原料药、仿制药,还是生物类似药与创新药,都给各方带来了抢食中国公司海外市场的先机。
昔日被制裁的华为,终于自研出麒麟芯片重夺高端手机的市场。如今被围剿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何时能闯出下一个“华为”?
从“切香肠”,到一手打,一手拉
这一民官联合的生物医药联盟“威力”几何暂不得而知,但地缘政治冲突的升级,给在美国拥有核心原材料、技术和市场的中国制药企业带来的风险已经可以预见。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从2018年开始,可以简单地分为特朗普时代和拜登时代。
两届总统行事风格存在显著不同,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2018年6月,美国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2019年5月,特朗普宣布对另外价值约2000亿美元、合共2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8月,又宣布自次月起,对余下价值3000亿美元的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
从500亿,到2000亿,再到3000亿,看起来层层加码,凶猛无比,但对每个行业都只是雨露均沾,动摇不了根本。
我国回应的方式也显而易见,同样选择一些产品门类进行关税的反加征,实现反制。
转折发生在2020年。新冠全球大流行是一个明显的分野。由于需要中国提供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抗疫产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紧急发布了数批排除公告,将多项医疗防护产品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中去除。
当时不乏有人评论: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可表面的“恭”之下,却酝酿着真正的危机:彼时美国上下,从议员到媒体,都开始严肃看待所谓的“医疗供应链安全问题”了。
当年年底,特朗普竞选输给了拜登。2021年初,美国总统的权力逐步移交到了拜登手上。
拜登与特朗普行事风格迥异,制定政策前往往会邀请专家智囊团进行大量调研,不会像后者那样“想一出是一出”,更不会在政策没出来前就在社交平台上“昭告天下”。如此一来,观感上就全是“阴招”,实际效果却更加拔群。
当年2月,就职不久的拜登便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启动“百日供应链审查”,这项审查针对美国四个关键产品供应链安全进行详细评估,药品正是其中之一。
这场评估,被解读为打响对华供应链脱钩战做前期准备。大约一年后开始了第一次“试探”:2021年12月中旬,消息传出,美国财政部可能将8家中企列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且美国商务部预计将把2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包括部分涉及生物技术的企业。
受上述传闻影响,A股和港股的生物医药企业一度集体跳水,其中港股药明生物股价大幅下挫近20%。
整个2022年,药明生物都被搞得疲于奔命,先是年初被列入“未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UVL清单),临近年底又被移出去,连带着CXO板块的股价一直上蹿下跳。
见制裁手段收效显著,于是美方逐渐加强了力度。2023年1月,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成立。这个组织虽然没有管辖权和立法权,只有政策建议权,却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生物安全法案》。从药明系,到华大基因,再到金斯瑞,法案波及范围不断扩大。
今年5月,见短期内不再需要中国的抗疫产品,白宫又发布公告称,总统拜登指示对来自中国的医疗耗材的商品提高关税,对注射器、针头、口罩、呼吸器、医用橡胶手套等产品税率提高幅度从7.5%到50%不等。
当然,医药毕竟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光有遏制手段,没有建设手段也不行。2022年9月,拜登签署了《关于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以建立可持续、安全和有保障的美国生物经济的行政命令》,并表示希望通过该新法案能确保“在美国生产国内发明的所有东西”,从而减少在生物技术领域对中国的依赖。
2023年11月,拜登宣布成立“白宫强化供应链韧性委员会”。白宫官员表示,包括医药、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都要避免地缘政治的风险。
而韩美日印欧的“生物制药联盟”,无疑就是美国在将中国排挤出去后,确保其供应链安全目标的动作之一。
从前期调研,再到“切香肠”式层层加码,再到如今的一手打、一手拉。民主党的阴谋诡计和政治手腕,同时展露无疑。
如今的美国,几乎已经动员了其能动员的所有力量。而中国的医药产业还很年轻,想要不被这股力量扼死在摇篮里,恐怕唯有国家出手帮忙,建立自己的规则圈、资本圈、政治圈,与之一较高下。
今年一季度,韩国最大电商平台 Coupang 收入 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但净亏损 2400 万美元。
近一周,一份《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在业内广为流传,引起医药流通行业的高度关注。
6月初的芝加哥阳光明媚。今年据称大约有44000人聚集在这里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年度会议,这个数字远超过去年的30000人
日前,多地推进线上医保购药政策的落实,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辽宁、江西等地均有试点。
一心堂业绩严重垮塌的背后,居然还隐藏着医保违法违规的风险。 被国家医保局约谈的消息一出,昨日,公司股价开盘即跌停,盘中震荡调整,全天以大跌8.53%收盘
近日,维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维康医药商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27日与浙江康佰家大药房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