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再次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2024年上半年,双汇发展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在专家看来,包装肉制品、生鲜猪产品销量下滑、市场低迷,是导致双汇发展业绩持续下滑的因素。在肉制品业务市场需求不振的当下,双汇发展陷入增长瓶颈期,需要尝试探索新的市场,为公司找到下一步的新业务增量。
营收、净利连续下滑
8月14日,双汇发展股价应声下跌,收盘价报22.41元/股,日内跌幅为4.80%,当日最低触及今年内股价最低点22.40元/股。
消息面上,前一日晚间,双汇发展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93亿元,同比下降9.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6亿元,同比下降19.05%。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双汇发展连续三个报告期营收、净利双降。
对于业绩变化的原因,双汇发展在财报中称,“2024年上半年,公司肉类产品总外销量151万吨,同比下降7.74%;受包装肉制品、生鲜猪产品销量下降,以及禽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本期实现营业总收入277亿元、同比下降9.34%;本期利润总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生鲜猪产品、禽产品市场价格低迷,产品毛利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降幅大于利润总额降幅的原因,主要是影响利润下降的业务为生鲜品、禽业等企业所得税免税业务”。
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上,双汇发展表示,2024年二季度公司肉类外销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消费低迷,肉制品销量下降;二是屠宰行业竞争激烈,加之猪价上涨抑制猪肉消费,同时去年同期公司抓住生猪低价期进行了储备,生鲜产品外销量同比下降。二季度公司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其他分部中禽业受毛鸡价格同比下降影响,经营同比增亏;二是肉制品销量下降,影响利润同比减少。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双汇业绩持续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使得双汇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肉类产品价格低迷,进一步削弱了其盈利能力。此外,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影响了双汇的业绩,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对价格敏感度降低。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对生鲜品和肉制品的需求减少。
生鲜品、肉制品销量下滑
双汇发展主要业务为屠宰及肉类加工,两大主要产品为生鲜产品及包装肉制品,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生鲜猪产品销售量61.94万吨,同比下滑14.23%;包装肉制品销售量70.44万吨,同比下滑9.50%。生鲜品和肉制品两大重要业务的销量下滑、收入减少,被视为是双汇发展业绩不善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看,生鲜品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1%,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市场竞争激烈,且去年同期因冻品储备产销基数较高;经营利润同比下降43.8%,主要是一季度冻品价格低迷、利润下降明显,二季度随着猪价上涨,生鲜品业务盈利改善,由降转增。
肉制品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6%,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振,线下传统渠道销量下滑明显;盈利方面,得益于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上半年肉制品吨均盈利和总体盈利创历史新高。此外,其他业务分部中禽产业因毛鸡价格降幅较大,经营同比增亏;养猪业因加大整顿力度,出栏规模同比下降,同比大幅减亏。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从品牌竞争态势的维度看,双汇发展遭遇了品牌老化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品牌老化体现在其传统品牌形象未能紧跟消费者偏好的快速变化,而市场竞争则在于新兴品牌凭借创新产品和精准营销迅速崛起,对双汇发展的市场份额构成了压力。而肉制品市场需求不振的原因不仅限于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是消费者需求结构的转变,但双汇发展未能充分适应市场多元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
柏文喜认为,对于目前陷入业绩瓶颈的双汇来说,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包括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的产品线;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尝试探索新的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双汇发展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肉制品吨利在4700元左右,同比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原辅包成本下降增利;预计2024年下半年公司肉制品吨利环比上半年会有所下降,但仍有望会维持在较好水平,全年肉制品吨利将处于历史高位。此外,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肉制品坚持“两调一控”,扩规模保盈利;生鲜品做好“六个结合”,扩鲜销上规模;做好养殖业经营,实现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推动公司肉类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加快餐饮及团餐业务发展,为企业贡献新增量;升级营销管理,强化品牌建设等。
对于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双汇发展董事会邮箱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在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11年后,84岁的“中国屠夫长”万隆决定将其分拆、重新上市。
作为A股“安防茅”,海康威视市值一度超过6000亿元,然而在2021年7月,股价达到67.94元/股高峰后,公司股价开始持续下跌趋势。
富临精工计划耗资3.89亿元从宁德时代等两位股东处回购子公司江西升华40%股权,并宣布该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了一份有效期从2025至2027年底的《业务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