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线上火了人参酒。
云酒头条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在抖音等电商直播间,“人参酒”热度居高不下,引发很多消费者围观。
比如,在抖音电商平台上搜索人参酒,相关商品结果近千条,达人超50位,按照近30天销量来看,最高者卖出3万余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人参酒部分线上直播销售情况(图源:抖音商城)
人参多年来一直都是“东北三宝”之首,人参与酒结合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养生认知,民间自古就有人参泡酒的做法,在日常宣传中,往往被形容为人参酒,具有补益中气、温通血脉、大补元气、通治诸虚等诸多功效。
然而,与人参酒热卖如影相随的是相关投诉不断,甚至还有人为此对簿公堂。更有从业者提出,人参酒乱象丛生,已严重干扰了这一市场,相关新标准亟待出台。
机会和挑战并存,人参酒未来走向何方?围绕上述问题,云酒头条进行调研。
线上热卖,背后有推手
云酒头条注意到,人参酒的爆火有两个突出特点:
价格低廉。线上叫卖的人参酒多数走低价路线,一瓶500ml装的人参酒,线下市场价位一般在每瓶数百元,线上售价往往只有50元/瓶左右,甚至更低。
某款热卖的125ml装人参小酒,一箱12瓶,仅售49元还包邮,主播声称其每场直播都卖出几千单,“咱们主打的就是一个好喝不贵。”
反响不一。人参酒走低价路线,有人叫好,有人叫衰。在多款人参酒的直播间和评论中,既有留言“好喝不上头”,也有人称“从来不敢喝这些稀奇古怪的酒”。
对此,有业内人士坦言,这些低价人参酒的背后有推手——一部分是主播团队的“托”,为了骗取流量与关注,通过刷好评等方式引导风向,进而误导消费者;另一部分则是平台的助攻。
私域运营资深人士高海波提出,人参酒之所以能在线上大火,背后有一套特殊模式,“常规操作可能到达人分发、直播带货就结束了,而人参酒采用的模式很有可能是配合信息流投放,加上达人图文、直播带货,之后再引流到私域。”
最大的成本并非人参
“有一股很浓的酒精味道。”
业内资深人士余先生曾品鉴过某款热卖人参酒,效果令其不甚满意。在他看来,大部分人参酒都是卖概念,是在酒精酒的基础上添加了人参,这种做法既不值钱,也对人体无益。
淄博市博山区酒水行业协会书记兼秘书长任纪昆已关注人参酒多年,并曾专程赴通化、白山市考察。
任纪昆认为,线上直播主打的是有地域特色的“人参”,而在通化、白山当地人工种植的人参成本价很低(按大小、年份的不同有所区别),最低者不足1元。如果是选用地产玉米或高粱小曲法自酿白酒,生产成本为7元/斤左右,即便加上包装费、推广费,总成本并不高。因此,线上热卖的人参酒利润空间很大,在吸引诸多商家的注意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参酒品质参差不齐。
酒传酒业(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东生认为,人参酒所谓的低价就是一个噱头,人参成本本身就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人参由于大面积种植,价格已经非常便宜。在我们这边的交易市场上,参农是参农,参商是参商。参农种植的人参到交易市场上,就跟大萝卜一样按堆卖。参商收购参农的人参之后,分等级装箱,按箱销售,称为箱参。这样就导致了人参酒的原料很便宜。”
据马东生介绍,人参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人参酒的饮后感觉也比其他酒要好。但目前市场上的人参酒存在多种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就是经过人工种植,5年以下的人参已经非常便宜。另外,目前许多小作坊也能生产人参酒,有的使用液态法酿酒,人参为当年种植,成本在10元/500ml左右。
他同时提到,人参酒最大的成本是酒的成本,并不是人参的成本。“我们公司生产的人参酒用的是贵州的酱香型白酒,经过高度提纯、调味等多道工序,相对来说就要贵一点。”
除了“低价路线”遭人诟病,人参酒在线上、线下还出现了诸多问题乃至诉讼。
2021年第47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和硕县金星批零商店销售的、标称沈阳市郑家坊酿酒厂生产的1批次人参酒,酒精度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22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该县“横霸酒业商店”销售的人参酒为“三无”产品,经检查发现,该商家进购了一批人参酒,通过线上平台销售,且没有粘贴标签。执法人员对该商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予以行政处罚。
2022年,消费者夏某在线上购买了2箱“12年人参”酒,之后发现商家存在广告虚假、误导消费者,而诉诸法院,要求商家返还货款并赔偿价款3倍的损失。此案经历一审、二审,法院判决被告泸州某公司返还原告价款,并同时赔偿价款三倍的损失……
人参酒市场亟待规范,该从何处入手?
治本:统一标准,规范市场
对话中,不少业内人士直言,人参酒乱象丛生的背后的关键问题仍在于标准不统一。
马东生举了两个例子。
人参酒本该执行露酒国标,然而许多企业执行的是企标。露酒国标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人参添加量需要低于3克/500毫升,但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出于成本控制等考虑,远远低于此标准。
有企业还推出了“参香型”白酒。从一些产品介绍中看出,“参香型”通俗来讲,就是在原料发酵的过程中,将人参粉碎放入原料中,与粮食一起发酵而酿成的白酒。
“这种参香型白酒并没有获得批准,有相关企业仍这样宣传、销售。”马东生认为,不仅是人参酒,包括人参及人参制品都出现了相当多的乱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标准的滞后。他建议,若要大力发展人参酒产业,相关标准应该尽快完善出台。
任纪昆也认为,人参酒品类的出现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生产单位如何遵守和执行国家标准。“网上的很多人参酒是‘三无产品’,这对平台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与门槛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人参酒市场混乱,食安和网管部门需要认真对待。”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文连奎承担了吉林省“人参酒”地方标准立项工作。在他看来,目前存在人参酒相关标准不完善且相对滞后、人参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需要在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认知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去完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参酒是一种传统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人参酒中人参的含量、饮用量概念不清晰,产品质量不稳定。
原卫生部曾在2012年发布公告,明确人参(人工种植,五年及五年以下人参)为新资源食品,公告还规定了每天食用量不超过三克(干人参),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人参含量及食用限量。
国家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酒精的量为15-25克,按50度酒折算大约30-50毫升。而人参酒生产企业按照民间认知的酒类饮用量,以及每天食用不超过三克人参的要求来确定人参是使用量,由于没有食用人参量的下限,添加人参量相差较多,人参酒成本也不同,同样是人参酒,酒的质量也不同。
人参酒产品的标准亟待完善和统一。
按照我国原来的标准体系,人参酒属于露酒,露酒就是配制酒,都可执行GB/T27588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而2022年6月执行的GB/T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将露酒与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并列四大酒种。露酒定义为以黄酒、白酒为酒基,加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或特定食品原辅料或符合相关规定的物质,经浸提和(或)复蒸馏等工艺或直接加入从食品中提取的特定成分制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品添加剂,具有特定风格的饮料酒。
相比GB/T27588,露酒定义限定更为严格,新定义旨在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露酒产品。而配制酒的定义则是原GB/T27588中的定义,要求比较宽泛。
从人参酒的属性看,人参酒可以是露酒,也可以是配制酒,但作为自古名贵的食药同源人参,文连奎认为人参酒更适合做露酒,即中国特色的高端人参露酒。同时从功能分类上看,人参酒还是保健酒类目的重要代表,产品接受度相对其他品类保健酒来说要高很多,可以做成“健”字号保健食品。
白酒新国标已经出台,但露酒标准GB/T27588目前还没有废止。2021年12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T/CBJ9101《露酒》、T/CBJ9102《露酒年份酒(白酒酒基)》两项团体标准,填补了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新国标下露酒品类标准空白。
文连奎分析,在《露酒》团体标准已经出台的情况下,许多露酒生产企业依旧是在沿袭GB/T27588标准,而人参酒企业更多的是执行各自企业标准。
加强科技攻关,提升人参酒的技术水平。
目前,多数企业的人参酒生产是采用浸渍法对人参进行提取,多数是用鲜人参,也有的用干人参,少数企业采用人参提取液配制,多数人认为不需要技术含量。随着现代功效成分提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人参皂苷检测技术的进步,人参酒中人参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超高压提取、人参发酵等技术,实现稀有人参皂苷的转化,进一步提升人参酒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人参酒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连奎期待,随着《配制酒质量通则》《配制酒和露酒质量要求》等露酒、配制酒的国家标准逐步完善,人参露酒的产品科技含量会进一步提升,人参酒才会健康、规范的发展
茅台酒和贵州茅台(600519.SH)股票的投资者们,煎熬了好几天。从上周二开始,茅台股价连日下跌。昨日开盘亦大跌,尾盘拉升后,最终平盘。
国内其他酒种跨界威士忌多是行业发展初期品类占位,同时承载着品牌出海得战略目的;境外资本投资中国威士忌,更多则是为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地方政府积极行动,酒企战略重视,“酒旅融合”或将迎来拐点时刻,成为酒企核心消费者培育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