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信托股东选择出售公募基金股权。
6月13日,宝盈基金25%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挂牌日期截至7月10日,转让价格为面议。
据了解,宝盈基金成立于2001年5月,是行业第12家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同年成立的还有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长城基金和融通基金。
不过,相比于其它4家基金公司,宝盈基金管理规模始终没有大的增长,在2015年二季度时,曾首次突破800亿元,此后进入下跌区间,基金管理规模起起伏伏始终难以突破千亿。
事实上,近年来信托公司转让公募基金股权已不鲜见,其中有的转让已完成,也有的多次挂牌转让尚难寻买家。
宝盈基金25%股权被摆上货架
又一家信托计划“清仓”公募公司股权。
近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盈基金”)25%股权被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挂牌转让,挂牌转让日期为2024年6月13日至7月10日,挂牌价格面议。
据了解,上述股权的转让方为宝盈基金第二大股东——外贸信托,目前持有该基金的25%的股权。这也意味着,若此次股权转让成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将完全退出宝盈基金股东行列。
事实上,宝盈基金自成立以来曾经历过数次股权变更。
在宝盈基金2001年成立时股东有联合证券、外贸信托、山东信托、天津信托、重庆信托等5家,其中联合证券与外贸信托分别持股25%,山东信托、天津信托、重庆信托分别持股16.67%。
不过,2004年,宝盈基金公告显示,联合证券以及重庆信托、天津信托、山东信托4家股东将共计75%的宝盈基金股权出资转让给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信托”)、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投资”)。
这次股权变更后,中铁信托持股49%、成都投资持股26%、外贸信托持股25%。
时间来到2010年,宝盈基金被查出中铁信托委托成都投资代持26%的股权长达6年从未披露,违反彼时内资基金公司大股东持股不得超过49%的规定。宝盈基金也因此自2010年2月发行宝盈中证100指数基金后,被证监会暂停发行新基金长达3年。
直至2013年,宝盈基金股东代持问题才最终解决。中国证监会在2013年核准了宝盈基金的股权变更,成都投资才将其持有的宝盈基金26%股权变更至中铁信托名下,使得中铁信托的持股比例增至75%。
有意思的是,从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信息上,可以发现,宝盈基金本次股权转让并未归属于“产权转让”栏目,而是归于“综合招商”栏目。
如果将“综合招商”与“产权转让”的项目信息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产权转让”基本都标注了标的项目的主要财务指标,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而“综合招商”标的则没有,所以宝盈基金只披露了一些“基本信息”没有披露主要财务指标。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部分公募机构股东转让股权或是为了满足央企“退金令”规定。
“长不大”的宝盈基金
提起宝盈基金,可能许多人并不熟悉,但这家低调的公司其实颇有来头。
如果公募基金论资排辈,低调的宝盈基金可以称为行业“老前辈”,其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第12家公募,如今已运行了23年时间。此外,因为行业输出大批优秀基金经理,又被称作“深圳公募的黄埔军校”。
不过虽然资历较老,但是其业绩却一直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
从外贸信托发布的年报来看,过去三年,宝盈基金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06亿元及0.81亿元。因此,宝盈基金为外贸信托带来的投资收益也逐年下降。2021年宝盈基金为外贸信托带来投资收益3568.33万元,2022年降为2642.51万元,2023年更是降为2026.85万元。
细究之下,宝盈基金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可能出现在产品收益和规模上。
截至6月14日,宝盈基金旗下有可比数据的108只基金中,近一年是负收益的产品约占五成。其中宝盈互联网沪港深混合、宝盈新锐混合A、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宝盈优质成长混合A与宝盈新能源产业混合发起式A净值更是跌逾30%。
当然,宝盈基金也曾有过“黄金时代”。
2010年后,宝盈基金引入了王茹远、彭敢等一批基金经理,这些年轻的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现亮眼。2013年时,王茹远管理的宝盈核心优势混合以56.37%的收益率夺得混合型基金冠军,自此有了“公募一姐”的称号。
虽然第二年王茹远就离开了宝盈基金,但是此后的宝盈基金仍是人才辈出,出现了号称“宝盈四小龙”的杨凯、彭敢、张小仁、盖俊龙四位基金经理。
在群星闪耀时代,宝盈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二季度末达到历史最高点,以827亿元,居于行业第26位。
不过,2016年开始,“四小龙”悉数离职,公司人才流失,规模排名也逐年下滑。2017年至2018年两年里,公司资产规模分别为493亿元和268亿元。特别是2018年,公司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比急剧减少225亿元,降幅高达近五成。2019年二季度更是一度跌至末的221亿元。
2019年,“四小龙”之一的杨凯回归宝盈基金,“临危受命”担任总经理一职,在其担任总经理后的两年,这家老牌基金重获了“生机”,2021年四季度末时,宝盈基金规模超过800亿元,接近2015年水平。
然而,这一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宝盈基金的管理规模降至716亿元,排名第67位。特别是其权益类规模为207亿元,与2015年底相比,缩水幅度高达58%。同期权益类在公募业务中的权重由62%降至29%。
“信托系”公募持续缩编
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公募股权似乎不香了。
自2022年以来,山东国信、中融信托、上海信托、中航信托、国元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先后出售所持公募基金公司股权。
近日,又有一家“信托系”公募基金进行股权转让。6月12日,有传闻称,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与山西信托达成协议,拟收购山西信托持有的汇丰晋信31%的股权,对价10亿元人民币。
若上述转让完成,汇丰将合计持有汇丰晋信基金80%的股份,汇丰晋信基金将成为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然而,并非所有的股权转让都能如此顺利。其中一些信托公司在出售公募基金股权时预到了“转让难”问题。
比如,2022年底至去年底,中航信托先后三次试图挂牌转让以上股权,最后一次进行了降价“促销”,但至挂牌期满无人接手。
此外,去年新华信托先后四次拍卖其持有的新华基金35.31%股权,价格不断下调,但前三次均流拍,终于在第四次拍卖成功,成交价较首次挂牌时减少近36%。
过去持有金融机构股权,曾为信托公司带来较好收益,那么如今,为何信托公司转让这些股权资产?
抽丝剥茧之下,可以发现“信托系”公募的缩减除了公募基金投资收益下降外,信托公司的业务实际上与公募基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协同程度较低或也是重要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信托公司也对外透露了其战略调整的考虑。例如,上海信托转让上投摩根基金股权时曾表示,为优化集团发展战略。中航信托也在转让嘉合基金股权时表示,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
当然,这一现象的背后也离不开政策趋紧。在今年6月3日国资委的扩大会议上,会议表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并进一步明确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总的来看,信托公司出售公募基金股权的决策不仅是信托公司战略调整的体现,更是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和成熟的一个缩影。这一过程中,信托公司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审慎和前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迎接金融市场的新挑战。
2021年,量化私募迎来爆发式增长,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到2022年底,更是攀升至约1.5万亿。随着规模爆发式增长和业绩的暴涨暴跌,量化私募也多次站上舆论的风口。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家大基金三期”)已于5月24日注册成立。
在资本市场的棋盘上,每一步棋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随着天宸股份股东大会的落幕,清哲投资提出的激进回购议案,遭叶氏家族与刘益谦联手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