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地产行业已经进入“黑铁时代”。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而明源君最近却听到一个别样的观点,认为地产行业未来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钻石时代”。
理由是,参照成熟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发为王的时代过后,地产将进入资产为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优质的资产就像钻石一样,更加稀缺,也更有价值。
从目前来看,我们距离这个钻石时代可能还有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地产企业都面临着新挑战:
不仅住宅规模见顶,其他物业类别,包括商办物业其实也已进入饱和状态。近两年,写字楼市场整体空置率上升,租金水平也持续承压。而接下来几年,市场还将迎来一波供应高峰。
数据显示,写字楼市场已供过于求。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接下来,写字楼将不再满足于提供物理空间,而是更强调其所能承载的内容与服务……
供需关系失衡,写字楼市场持续疲软
据戴德梁行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为18.3%,上海15.77%,广州18.4%,深圳27.0%,四大一线城市空置率整体处于高位。
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数据显示,三线城市的写字楼业态或者商业办公业态空置率基本达到40%。
另一个参考指标租金水平也不慎乐观。
连续多年的高供应量,叠加市场新增需求疲软,各个城市的写字楼市场不得不“以价换量”。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一线城市写字楼租金平均每月为21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5.7%。这个租金价格,大约已经下滑至于2011~2012年水平。
而接下来的供应高峰,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写字楼去化/租金的压力。
今年至2027年,一线城市的写字楼都会维持较高的供应量。
比如深圳,预计今年内将有近12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计划投入使用。透过数据,不难发现接下来四年内,深圳甲级写字楼将处于供应高峰期。
上海、广州也存在类似情况。而且,据戴德梁行统计,除了大中华区六大主要城市外,许多二线城市核心市场的新增供应总量也将超过百万平方米。
这也意味着,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还会进一步延续。
随着供应量持续上升,写字楼租赁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以前,写字楼的持有者相当于“包租公”角色,但随着这条赛道日益拥挤,“躺赚”模式越来越难走得通了。
写字楼竞争进入新阶段,向管理要红利,向运营要效益
物理空间有边界,但基于物理空间提供的内容,却是无边界的。随着写字楼供需关系的逆转,客户的选择面比以往更广,口味也变得挑剔起来。
客户不再满足于运营方提供单纯的物业服务,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租赁空间,获得更多的商务生态、生活服务,乃至企业发展机会。
竞争格局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驱动了写字楼运营模式的转变。
写字楼将从资源红利向管理红利转变,从前端管理到后端服务及资源运营的方向进化。以空间为载体,形成“产品+服务+社群+资源”的多元生态体系,力求为客户更多元、更有深度的价值。
1、丰富体验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附加值
过去写字楼仅为客户提供一个办公空间以及一些基础的服务,而后被动的等待客户再次续约。而现在,写字楼生态圈不断扩大,不仅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甚至能为帮客户的业务赋能。
①融入更多业态,丰富办公楼使用体验
写字楼的“内存“,正在急剧扩大。
写字楼供需双方不再是房东与房客的关系,而是从空间提供者转换为需求服务者,既要关注企业动向,也要关注在这里办公的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软性服务。
除了传统的餐饮、零售外,很多写字楼还融入了更丰富的业态,比如引入引入酒店、会务中心、运动中心、心理辅导机构、睡眠中心等,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
有些则通过与零售品牌合作,将一些新品发布会搬到写字楼里面。比如,引入彩妆品牌来做活动,并邀请有兴趣的租户来参加,给大家普及彩妆知识。也有些定期举办分享活动,邀请各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开讲座,这些对于入驻企业的管理层也很有吸引力。
②构建商务生态圈,为企业发展赋能
空间是一个载体,基于这个载体,可以发展出无限的内容。
当前写字楼运营管理正是从提供物理空间,转向基于空间打造生态。通过对企业客户、产业链、政府机构等多方资源的整合,让一栋楼变成一个生态圈,客户足不出户便能链接到优质资源,实现圈层突破。
比如,某写字楼入驻了包括美国、荷兰、瑞士、意大利、中东、亚太等国家/地区的跨国企业,基于此,运营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这些跨国企业搭建起一个交流互动的生态圈。
例如组织女性主题活动,邀请各国大使夫人及客户公司的女性CEO们参加,双方在活动中产生了积极互动,从而帮这些客户接连了很多宝贵资源。
由于外企对国内一些机构不甚熟悉,该写字楼运营方还从中发挥桥梁作用,当客户遇到政策端的问题的时候,帮他们嫁接当地政府资源,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诸如此类的服务,有效的赋能了客户公司的业务,增强了客户的好感。
③社群运营,提高客户的粘性与体验感
很多写字楼的运营者,都很注重开发新客户,而事实上,存量时代维护老客户往往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
提高老客户的续租率,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客户的粘性。打造写字楼的商务生态是一种手段,构建社群,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也是一种办法。
事实上,写字楼内的消费者,具有高度一致的特征,天然就具有私域流量价值。
以北京的望京地区写字楼的客户为例,22-35岁的客户占比达到81.4%,月收入1万元以上占比达到60.2%,客户特征高度统一,消费倾向也有明显的一致性,都是以餐饮与休闲娱乐为主。
基于客群的共性来设计私域运营的内容,就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我们看到,现在运营得好的写字楼,都非常重视社群联盟的打造。基本上,每个月、每周都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强租户之间的黏性。
比如,针对入驻企业不同的管理层,建立对应的社群,如人力官社群、首席数字官社群,CEO社群、私董会等等,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让不同企业之间的管理者产生链接,在业务上碰撞出更多火花。
2、科技赋能,数字化助力管理降本提效
楼宇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租金提升,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在增量市场,租金收入比拼的是规模,谁的蛋糕大谁的收入就多。
而存量时代,比拼的是运营能力,既要开源,也要节流。降本提效是这个时代绕不开的话题。
管理降本增效,一方面依靠流程标准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技的赋能。
关于流程标准化,一些楼宇运营方已经做到极度细致了,甚至连接待来访客户的每个细节都通过SOP来管理。
数字化管理方面,围绕空间、服务和环境三大场景,通过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管理在线化、可视化、集约化。
一方面,将楼宇的全部管理数据统一到一个系统里,实现所有信息一屏掌控。
另一方面,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各个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
比如,一些写字楼已经实现客户信息全流程打通。租客一开始到访、签约、发单,到入驻后日常遇到问题,都能在一个系统中进行集中化管理。既可以方便的进行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同时,沉淀下来的数据,也能反过来指导管理动作提升,规避常见问题。
举例来说,客户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客户端,与物业管理公司实时反馈。
以报事报修为例,直接在客户端下单,楼宇管理者通过管理大屏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并且能够知道团队用了多久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还能用来收集客户对此的满意度。
用数据来指导管理动作,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当然,客户满意度提高的,续租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3、资产证券化,完成写字楼价值链条闭环
2024年3月,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获批上市,商业、零售物业的资产证券化大门自此打开。
和商业地产相似的,写字楼的主要收入为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现金流稳定,在发达国家,写字楼都是REITs优质的底层资产。我国的写字楼发展为REITs的主体,同样也具有巨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化表面上以资产为支持,实际上真正能实现证券化的是基于资产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因此,"投-融-管-退"这一链条的闭环,重点还是在于“管”环节——如何让物业源源不断的产生稳定现金流。
管理运营能力,将是“资产为王”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几年,明源君一直强调,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住房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建设“好房子”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历史使命
中央政治局定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之后,房地产“出库存”政策频频出台,一、二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购之外,据中指研究院监测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博讲堂·中国画论坛讲座”再次引起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强烈关注,线上报名瞬间满额。
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还在推崇“绝对服从”,一味要求员工“拼死拼活”却不谈回报的“狼性”文化,已经显得相当过时。
6月12日,华闻集团(000793.SZ)再次涨停,6个交易日录得5个涨停,累计涨幅达到56.41%,公司股价已被拉回至1元“红线”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