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600亿的新战略投资,虽然让王健林失去了对万达商管的控制权,但也极大的化解了万达的对赌危机。不过,人们仍然低估了王健林“轻资产”战略的决心。近一两个月来,王健林还在不断加速为万达回笼现金流,相继甩卖了万达电影股份,以及万达集团总部所在地的北京万达广场。
图:北京万达总部大楼
或许36年前的王健林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能够一手铸就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也会亲眼目睹这个帝国的没落。而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王健林依旧不会知晓,在他的努力支撑下,未来等待万达的会是彻底坍塌还是东山再起。
无论万达结果如何,作为掌门人没有套现跑路,也没有转移资产,王健林这种商海沉浮中不逃避、不放弃的品质与担当,在如今已算难得了。
从大连迈向世界
1988年,王健林放弃了“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一铁饭碗,选择了下海经商,在大连市创立了万达。
次年,因接手了大连市北京街旧城区改造项目,王健林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000万的盈利让万达开启了高铁速度。
随后的几年里,接二连三的旧城改造项目,不仅让万达集团迅速膨胀获得了数十亿的资产,也让王健林成为了国内房地产行业内的名人。
然而,王健林并没有感到满足,他想要把万达打造成一搜巨型游轮,而不仅仅只是一家住宅开发商。深思熟虑之后,王健林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商业地产。
在王健林看来,住宅开发现金流不稳定、利润不稳定,赚了钱的同时心里不稳定,但如果做商业地产,向世界500强收租,这才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
于是在2000年,万达集团正式进军商业地产,开发建设了长春重庆路万达广场。到2001至2003年,万达又改进推出第二代万达广场,由多个单体店组成,包括百货、超市、影城等多种业态,零售业态为主,被称作组合店......
图:早期万达广场
自长春第一座万达广场开始,万达打造城市高端商业综合体和城市核心地标的开发模式,逐渐赢得了各级政府的青睐,并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万达去所在城市开发,万达也获得了优惠的土地价格。
自此,万达便开启了野蛮生长的模式,开始全国拿地,一座座万达广场在全国各大城市崛起。那时,很多外地人到一个新的城市,都会以万达的落脚点来寻找这个城市的中央CBD。
伴随巨大影响力的还有万达的规模。
在业务端,自2005年开始,万达便相继成立万达院线、万达百货、万达文旅、万达影视、万达体育等涉及众多领域的企业,开启了多元化发展。
在资产端,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万达集团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800亿元。而这一年,王健林也以净资产860亿元,问鼎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宝座。
不过,万达进击的故事还没结束,在接下来的三四年内,意气风发的王健林带领着万达又迈入了一个大肆举债、疯狂扩张的时代。
2014年,万达商业在香港成功上市;2015年,万达走向全球化,先后收购多个海外优质资产。2016年,王健林在接受鲁豫采访时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财富名利能增强一个人的信心和胆量,也能将一个人拉入深渊。王健林一边大喊“要把中国文化输出到全球”的口号,却一边拿着从国内银行借来钱在全球各地“买买买”。借国内的鸡,在国外生蛋。正是这种玩法,为王健林和万达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巨雷。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7年,在外汇大规模外流、资本管制收紧的背景下,时任商务部长高虎城公开表示,对外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引导。
不久,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便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
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俱乐部......句句不提万达,字字都是万达。
不久之后,万达便进入了被“严肃处理”的名单,旗下收购的多个海外项目资产,被境内银行要求提前还贷,自此引发了万达的资金链问题。
图:万达海外投资并购案例
要知道的是,房地产行业从来都是一个高负债的行业,而在经历数年高速海内外扩张之后,彼时万达的债务一度高达4200多亿元。
从首富一下子变为“首负”,王健林开始消失在大众视野,默默开启了“断臂求生”模式。
2017年,万达将一系列重资产打包出售,其中包括将13个文旅项目甩卖给融创孙宏斌,以及将77家酒店以“骨折价”出售给富力地产。到2017年至2018年初这段时间,除了国内资产,王健林还几乎清空所有海外资产。
至2018年,王健林又把万达影业的股份进行出售,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
再到2019年,王健林又先后将万达旗下的保险公司百年人寿卖给了绿城中国,将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甩卖给了苏宁......
不过,即便接二连三卖出去了不少资产,但王健林依旧没能堵上那个最大的窟窿。
把时间倒回到2016年,因万达被港股被低估,王健林为了完成万达商业私有化从而退出港股,引入了一批投资者,并签下了“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在内地主板市场上市”的对赌协议。
可谁承想仅仅一年后万达便深陷泥潭,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导致万达对赌失败,又欠下了本息合计300多亿的债务。
为了偿还这笔钱,王健林四处“拜访”,最终腾讯、苏宁、京东、融创等多家企业以投资者的身份,收购了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不过,王健林也与第二批投资者签下了对赌协议,协议要求转型后的“万达商管集团”在2023年实现上市。
可惜的是,自2021年3月撤回A股IPO申请后,万达商管三次冲击港股均未能成功上市。
按照对赌协议,一旦万达商管不能如期上市,仅2021年的对赌,便有本息合计440亿元的战略投资需要偿还。
这笔钱从何而来呢?王健林的答案依旧是:继续甩卖、继续摇人。
无债才能一身轻
眼看万达商管上市无望,为筹集即将到来的巨额债务资金,王健林只好把万达最优质、最核心的资产进行出售。
2023年4月,万达总部的出售被媒体大肆报道。天眼查显示,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大连万达商管退出,新的接盘方是新华保险旗下的基金公司。
到5/6/7三个月,在电影市场加速回暖的态势下,王健林仍然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将万达电影的股权分多笔进行出售,共套现过50亿元。
显然的是,这些钱只顶得了一时,还远远不够用来偿还几百亿的债务。无奈之下,王健林再一次选择找寻新的投资者。
2023年12月12日,王健林和万达迎来了希望:投资集团太盟与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共同宣布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对珠海万达商管进行股权重组。按照协议,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太盟等投资人持股60%。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新投资协议并不附带对赌协议。
当然了,数百亿的债务,仅仅太盟一家还不足以完全解除万达的“对赌危机”,但在王健林的进一步努力下,万达还是迎来了新的阶段。
今年3月底,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宣布,与太盟投资集团、中东资本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中信资本、ARES签署投资协议。根据协议,上述5家机构将联合向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注资约600亿元,合计持股60%,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
据悉,这笔投资是近五年中国私市股权市场中单笔最大规模。
按理说,拿到600个小目标之后,王健林与万达都能好好喘口气了,可令人疑惑的是,万达“卖卖卖”的步伐仍在持续。4月16日,万达电影公告称,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王健林分别转让所持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20%股权、1.2%股权,已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上述股份的受让方为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加上此前受让的股份,“儒意系”持有万达投资100%的股份。
由于万达投资是万达电影的控股股东,“儒意系”借此间接控股了万达电影。“儒意系”实控人柯利明通过上述方式,取代王健林成为万达电影实控人。
持续出售核心资产、回笼资金的背后,其实更能显示出王健林确保万达商业上市的决心。
当下,股市较为低迷,万达商业上市无疑还需要一定时间,如何才能抓住上市的主动权呢?毫无疑问,保持充裕的现金流最为关键。
通过售卖优质资产,王健林把钱都攥在手里,只为用在更为关键的地方。也只有这样,万达的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否则等待万达的只会是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大起大落的三十多年,万达的样子一直在变,但三十多年来,王健林那颗“杀伐果断”的心似乎从未改变。
万达曲曲折折,终究没有走出地产传统业务。2023年下半年至今再次“卖卖卖”的断腕求存后,万达还有多少家底可卖呢?这样的万达,所谓“接班人问题”还有多少价值?
王健林曾说,万达什么企业都能丢,只有万达商业不能丢,就凭这一个企业“万达集团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然而2024年,出售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