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管理3528万㎡
蓝城集团1899万㎡
金地管理1035万㎡
龙湖龙智造1064万㎡
……
近期,房企2023年成绩单陆续出炉。毫无意外,代建业务又是最亮眼的。
开发业务持续缩水的当下,代建已成为房企最确定的增长极。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房企蜂拥而入,这条赛道也变得越来越拥挤。新老玩家同台竞技,业务结构日益分化……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代建仍是好赛道,但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几年,房企可以说是“跑步”进入代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超过80家房企开展了代建业务。其中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数的老牌玩家则掌握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据克而瑞发布的信息,2023年新增签约建面超过1000万㎡的企业共有7家,这7家企业新增签约面积占TOP30企业的60%。
其中,绿城管理依然处于遥遥领先位置。2023年,绿城管理新拓代建项目合约总建面3528万㎡,连续八年市占率超过20%。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玩家入局,这些后来者的发展潜力也不容低估。
1、后起之秀不断增多,且发展势头强劲
轻资产模式的代建,在这几年受到房企重视,纷纷倾注公司优质资源押宝这一赛道,有的甚至将代建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这些后起之秀虽然入场时间不长,发展势头却非常强劲。
成立于2021年的旭辉建管,目前累计在管项目已突破100个,业务涉及全国4多个城市,其中政府国企的代建占比更超过50%;2023年,旭辉建管共新增项目大50个,新增签约规模突破980万㎡。
2022年才起步的龙湖龙智造,拓展速度更是迅猛。截至去年底,龙湖龙智造已获取代建类项目90个,总建筑面积超1600万㎡。仅2023年就新增代建类项目60个,总建筑面积达1064万㎡。合作的对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东方、蚂蚁集团、大家投控、中铁城投集团等在内的央国企、AMC、大厂高校等。
代建的爆火程度,让地产央企也都坐不住了。
今年初,招商蛇口正式成立专业化的代建平台——招商建管。这也是行业中首家成立专业化代建公司的地产央企。
在业绩发布会上,招商蛇口管理层表示,将快速推动代建业务增量发展,有序扩大城市布局,稳步推动各地政府代建业务落地。
据披露,招商蛇口去年新增28个代建项目,合计管理面积约269万㎡。
随着招商建管的成立,招商蛇口在代建业务上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2、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打响资源争夺战
尽管行业依然保持着较高的集中度,但随着入局者不断增加,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市场份额被稀释的风险。
以代建第一股绿城管理为例,虽然仍稳坐行业第一位置,但2023年市占率比2022年还是下降了5个百分点。
在年会业绩会上,管理层坦言,入局代建的企业越来越多,想要继续保持20%份额占比的领先地位,需要更加努力去识别和抓住这些业务机会。
为了进一步做大规模,代建企业纷纷采取“直营+加盟”的模式。
中原建业在2022年12月就设立了城市合伙人机制。
城市合伙人与中原建业成立合资公司,城市合伙人发挥本地化优势,为中原建业引进当地的城投等合作伙伴。中原建业则通过信用和融资手段,为成员企业打通项目库、资金库,嫁接资源,整合双方资源,实现利益共享。
据公开信息,中原建业去年上半年的签约面积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合伙人模式。
绿城管理推出了百川计划,目的就是引入那些在当地有资源、有能力的优秀团队,与绿城管理一起开拓业务量。
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绿城管理坦言,百川计划绿城管理在全国化落地中,补齐短板地方的快速有效办法。去年,百川计划实施四五个月间,已取得实际成效,有项目成功落地。
代建企业分化加剧,新的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外部代建渗透率可以达到20%-30%。按照平均值25%估算,国内代建的渗透率还有5.2倍的空间。
地产新旧模式的切换,为代建市场带来了增量机会。
一方面,根据中央的部署,未来几年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为政府类代建带来了巨大的结构性机会。
另一方面,金融协调机制落地,也带动了一大批的纾困类项目重启建设,这也催生了一大批的代建需求。
不过,代建企业背景不同,优势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各类项目不可能均衡用力。代建企业也朝着多元布局的趋势发展,那些背靠大树、优势突出的代建企业,正在加速筑牢自己的护城河。
1、多元布局分散风险,培养新的增长点
代建是靠能力吃饭的行当,企业的能力模型、资源结构等因素,对其业务布局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深入,代建企业的业务结构分化也越发明显。
绿城管理就将保障房类代建定位为底舱业务。
这类业务相对稳定,但利润比较低,可以作为业绩的保底。而利润更高的商业代建,有助于提升整体业绩。
去年,绿城管理实现了9.74亿的净利润,增速达30%以上,这主要是得益于收入结构的调整。其中,毛利率高的商业代建收入占比从原来的62.9%提升到71%,为了利润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
纾困类代建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代建类别。绿城管理却把这类代建视为未来一大增长点,计划将纾困类代建的收入占比从去年的不到7%提升到15%。
纾困类项目核心问题在于信用破产。得益于绿城集团长期积累的信用及口碑,绿城管理可以通过品牌输出盘活这些项目,为项目带来溢价,不仅让业主受益,自己也能获得更高回报。
代建企业在巩固优势领域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宽业务类别,进一步分散风险。
例如,代建领域另一个老牌玩家金地管理,以商住、商办、政府代建三大业务作为基本盘,其中尤以住宅类代建为主、截至去年底,住宅类货值高达到2399亿元。
金地管理也在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去年,城投平台与政府代建占比提升至40%以上,并积极拓展产业园、存量改造、高端养老和市政工程等新业态项目。
在其大本营深圳,去年新拓项目中非住宅类项目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工程、党群中心等多元类型项目。在上海和长沙则承接了高端养老公寓项目。
多元化的另一个方面,体现为全过程能力输出,这有助于企业培养新的增长点。
比如绿城就有意在产业链上做延伸,如前端的设计、咨询,后端的运营,资产管理等。据管理层表示,绿城管理在这方面已有成功案例,其旗下五家设计院每年带来很好的业务回报和业务协同。绿城管理认为,“这一块未来还有空间”。
2、集团赋能代建,业务模型呈差异化趋势
房企做代建,可以说是开发能力的迁移。母公司的实力,决定了代建企业的起点。优秀的代建企业,通过代建业务与开发运营业务之间高度协同,相互赋能,互惠互利。
华润置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润置地是政府代建领域的佼佼者,截至去年末,华润置地代建板块累计在管项目多达338个,建筑面积达到约6393万㎡。
去年代建业务也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实现营业额11.4亿元,同比大增69.8%。全年共新签项目80个。仅政府代建一项新签建面就达到约1020万㎡,规模位列行业top2,略低于绿城管理(1101万㎡)。
华润置地的代建模式,与其他房企有着明显差异。
文体大型场馆代建代运营是华润置地的杀手锏。围绕大型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华润置地形成了片区统筹开发模式。在进行业务拓展时,也是将政府代建与地产开发、轻资产运营资源及能力打通,多元业务组合形成合力。华润深圳湾、西安港务区等片区开发运营,就都是这一模式的成功案例。
金地管理在布局上与金地集团保持较高一致。在熟悉的区域内拓展业务,既能减少未知风险,也能借助集团前期积累的口碑及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还可以降低团队管理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龙湖龙智造的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其龙湖集团的强大资源和品牌口碑。
成立不足两年的龙湖龙智造,去年获取项目60个,成功跻身新增建面千万㎡俱乐部,营收达到19.7亿元。
龙湖龙智造聚合着五大业务“飞轮”:龙智研策、龙智设计、龙智建管、龙智精工、千丁数科,可以为客户提供定位策划、开发管理、虚拟建造、城市更新、数字孪生等一站式、全周期、全业态的服务。
不同企业代建企业的是,龙湖龙智造是通过不同航道之间的协同去获取项目,智造航道完成代建后,商业航道接手运营,形成组合服务包,为客户提供更长链条的服务。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这类企业的先天优势,怕是多少同行都羡慕不来的。
2月20日公开信息显示,格力地产(600185)因年报连续5年错报,多计利润超6亿,时任董事长被通报批评。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制定农村光伏建筑规划标准,大力推广BIPV,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月作为传统营销旺季,加上政策利好推动,部分城市市场略显回暖征兆;但整体市场修复依然缓慢,若后续无密集利好政策叠加,未来增长动力或将持续放缓。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同比下降9.0%;其中,住宅投资8823亿元,下降9.7%。
对于外界高度关切的万科是否有信心“活下去”问题,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万科管理团队坚决不躺平,一定会跨过这个阶段性关口。
文|李振兴10月30日,金禾实业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收入40.93亿元,同比下滑2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4亿元,同比下降了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