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间,赛力斯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至660亿元,同比增长479%到498%;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到1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的问界系列产品收获市场广泛关注。
前段时间,华为坚持“不造车”,问界商标被甩卖。
7月3日和4日,赛力斯(601127.SH)公告显示,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收购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经评估,标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亿元。从赛力斯业绩和销量来看,这笔交易可谓是比“白菜价”还“便宜”。
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如果华为和宁德时代也开始造车,尽管也可以取得不错的销量,但技术难以‘遍地开花’,其技术研发能力的成长可能会受限。”
25亿无形资产分10年摊销
7月3日,赛力斯发布公告显示,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赛力斯汽车”)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简称“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赛力斯表示,本次交易不影响双方联合业务的开展,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基于产品与品牌市场认知的一致性,本次交易相关标的资产将专用于双方联合业务。
赛力斯强调,本次交易有部分标的为在海外已注册及正在申请的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相关标的取得注册申请或完成转让批准需按照所在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存在不确定性,但不影响公司持续独占行使相关商标及专利的所有权利。
对于此次交易,华为表示,公司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并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卓越的智能汽车产品,提供极致的智慧出行体验。”
7月4日,赛力斯发布补充公告显示,中京民信采用收益法和重置成本法,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标的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为市场价值。经评估,标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亿元。对于收购价远低于评估价,赛力斯表示,经双方友好协商,本次交易价格确定为25亿元。
赛力斯还介绍,本次收购资产所形成的25亿元将列示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并将按10年进行摊销。
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万辆,达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而且,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结束了长达16个季度亏损的尴尬。
4年亏98亿后首次盈利
赛力斯此次收购堪称“白菜价”,而且从公司业绩和销量来看,更显得“便宜”。
7月2日,赛力斯发布了2024年6月份产销快报,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4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72.04%,首度单月销量突破4万辆大关。其中,赛力斯品牌汽车销售4.15万辆,增幅达631.42%。
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万辆,达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其中,赛力斯品牌销量18.26万辆,增幅达608.83%。
赛力斯表示,AITO问界系列产品自上市以来持续热销,上述里程碑式的成绩不断刷新品牌纪录,更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2024年2月,赛力斯发布的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显示,拟募集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7亿元,其中员工的自有或自筹资金不超过8517.04万元,应付职工薪酬不超过8517.04万元,参与员工不超过200人(不包括预留部分)。
公告显示,赛力斯公司层面考核指标分别为营业收入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以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和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基数。
赛力斯2024年的营业收入要增长100%,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00%;2025年的营业收入要增长150%,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50%。
2023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
这意味着,赛力斯2024年和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30.36万辆和37.95万辆,才能完成考核目标。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完成2024年约66%。
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265.61亿元,同比增长421.76%;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135.12%。
鳌头财经发现,赛力斯2024年一季度实现盈利,结束了长达16个季度亏损的尴尬。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赛力斯净利润分别为-17.29亿元、-18.24亿元、-38.32亿元和-24.50亿元,4年累计亏损98.35亿元。
截至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货币资金达214.83亿元,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为4.45亿元和7.62亿元,25亿元收购款对公司而言没有太大影响。
造车或影响研发能力提升
华为转让商标,更是在彰显公司坚持“不造车”的原则。
近年来,华为一再重申“不造车”,然而,问界等汽车产品在华为旗舰店销售,再到问界新产品多由华为发布会宣告,外界通常认为其造车仅需捅破一层“窗户纸”。
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随着本次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及相关外观设计专利,华为通过理清与车企合作造车的边界,也向其他潜在合作的车企释放信号。手握问界商标,将对赛力斯市值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商标转让后,对消费者并无影响,智选模式边界更清晰,品牌归属清晰,且双方加强绑定,长期确定性利好。问界品牌回归符合智选车一贯做法,也表明赛力斯不是代工厂,而是华为深度合作和捆绑的战略伙伴,长期具备了更高的品牌溢价。”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已将“智界”“享界”商标分别转让给了奇瑞和北汽新能源,加上此次转让“问界”商标给赛力斯,华为鸿蒙智行旗下智选车的商标都转让给了对应的整车厂。
华为曾表示:“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智能汽车产品,提供智慧出行体验。”
华为为何“不造车”?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华为有造车的实力,就像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样具备造车的能力,“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是绝对的核心”。
“如果华为和宁德时代开始造车,尽管可以取得不错的销量,但技术难以‘遍地开花’,其技术研发能力的成长将受限。”上述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与其亲自下场,这些行业龙头还不如安心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各车企高度重视充电设施的建设。近日奔驰与宝马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国内批准成立,该公司将加速布局中国充电网络。
通过近10年布局,小米汽车在人才储备、销售渠道、技术研发进行了充分准备,并有望通过在互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对汽车商业模式进行一定创新。
小米汽车从宣誓入局造车,历经三年首款车型正式上市。从发布的大定成绩来看,小米汽车的第一波稳了,但雷军和小米汽车未来仍会面临不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