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间,赛力斯一纸公告在业内引发了热议。根据公告,华为将以25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问界”商标转让给赛力斯,但双方此前联合设计、联合营销的模式不变。
另外,赛力斯表示正在积极筹划参与引望(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华为在2023年6月刚刚才将“问界”品牌收入囊中,形成了一系列“界”字辈儿的品牌布局,这包括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与北汽合作的享界,以及与江淮合作的“傲界”。这些品牌归属权都在华为。
华为在汽车上做出这种布局的想法不难理解。在2023年初,由于问界销量不佳,华为开始以自身品牌不断给问界叠buff,以增加“含华量”。期间试图将“HUEWEI”标识加入问界品牌,但此举遭到华为总部申斥之后,不得不终止。随后华为终端又以技术叠加来寻求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整合华为旗下品牌,推出了“鸿蒙智行”这一品牌。鸿蒙智行巧妙地避免了对华为主品牌的影响,同时也点明了架构中品牌同属于华为。
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问界成为“华为汽车”的代表,即便是后续再次推出了享界等品牌,但认可度远远低于问界。按照常理在问界已经“走上正轨”之后,华为会努力将其他三个品牌做好。不过,从目前来看华为却直接选择将其余的商标也进行了转让。这也就是说,产品与我无关,这是“撇清关系”的态度。这种变化其实也可以理解。
问界在今年销量持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AITO问界全系6月单月交付突破4万,创历史新高。其中,AITO问界M96月交付17,241辆,累计大定超10万辆;AITO问界新M76月交付18,49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据悉,更多AITO问界新品也将在年内陆续推出,这意味着问界的销量已经有把握了。此外,从盈利性来看,问界今年也走出了亏损,实现了盈利。这两个指标基本兑现了华为此前关于“华为智选车率先盈利”的承诺。
实际上,从一开始问界就是华为给外界的样板工程。当这一工程成熟之后,华为退出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并且,从目前的汽车质量事故中,经常会给华为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但是,问界的构成又比较复杂,到底赛力斯和华为谁负责处理问界的产品问题?谁承担主要的责任?这些都不清晰。这正如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所说,华为智选车的合作模式不利于明确责任归属,是有问题的。
“(这个环节)你负责,然后是你在做,那个(环节)是我负责,你也在做,这里面是有很多的角色可能混乱,长远一定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会伤害到广大的用户最终的利益”。朱华荣说。而长安选择了与华为通过Hi模式下,也就是比零部件企业合作更深入一点的模式。外界基本认为,问界是华为在汽车上的方向所在,但现在来看,其实阿维塔模式才是华为造车道路最终道路。
随着华为“退出三界”,华为以供应商角色参与造车的定位更加明确了。不过,从目前来看以问界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已经足够大,华为在零部件板块的江湖地位已经确立。比如,此前一度踢掉华为,将本来选定的HI模式合作直接降级为供应商模式的广汽,今年也重新来找华为合作了。华为还拿下了丰田等国际大车企的合作单。在汽车行业中,华为智驾和座舱基本树立了标杆的地位。
另外,对问界而言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也到了需要和华为松绑的时候了。问界在国内市场已经很强的号召力,但是一旦涉及海外市场,考虑到华为被制裁的因素,这就变得敏感起来了。因此,华为放手问界才有真正的起飞时刻,这一点对问界来说可能不是坏事,并且25亿买入价值百亿问界品牌资产,也不算贵。但是,在华为逐步回归自己的供应商角色之后,其他后续还在襁褓之中,甚至还在子宫之中的品牌来说,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影响。
当然,这一切还要取决于华为后续以何种方式为这些品牌赋能。这对华为而言,也是非常考验智慧的事情。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各车企高度重视充电设施的建设。近日奔驰与宝马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国内批准成立,该公司将加速布局中国充电网络。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通过近10年布局,小米汽车在人才储备、销售渠道、技术研发进行了充分准备,并有望通过在互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对汽车商业模式进行一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