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曾
五次冲刺,嘀嗒出行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港股”,圆了自己的上市梦。然而,随之而来的“破发”局面,也将其推上新一轮舆论高潮。
6月28日,嘀嗒出行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股份代号为02559.HK。上市首日,嘀嗒出行开盘即破发,盘中一度跌近13%,不过,截至发稿,有所回升,报5.77港元/股,跌幅3.83%,总市值57.35亿元。
根据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此次嘀嗒出行全球发售3909.1万股股份,其中国际发售1954.55万股,公开发售1954.55万股。招股阶段的公开发售获112.9倍认购,认购人数超1.98万人,最终发定价每股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82亿港元。
而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嘀嗒出行的盈利模式和市场竞争力仍持保留态度。
嘀嗒出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轻资产模式运营,专注于顺风车和智慧出租车服务。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业绩波动较大,营收方面,2023年虽有回升,仍未达2021年水平,此外,净利润和毛利率等盈利指标出现大幅波动,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能与疫情、市场竞争和成本控制等因素有关。
“嘀嗒出行近年来的财务表现反映出公司在运营和市场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挑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平台分会副会长、数字经济学家高泽龙向中华网财经指出,尽管2023年收入有所回升,但净利润和毛利率的波动显示出公司盈利模式的不稳定性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需要更稳健的盈利结构和成本控制策略来稳定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的收入结构主要依赖于顺风车业务,其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已高达95%。
然而,顺风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竞争激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
在此背景下,相较于竞争对手的多元布局,嘀嗒出行对顺风车业务的高度依赖,使其自身在面临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减弱。
与此同时,在有限的顺风车市场中,嘀嗒出行近年来还面临着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的困境。
"我们在中国顺风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按交易总额计)受到负面影响。”嘀嗒出行称。招股书显示,在顺风车领域,2019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66.5%,排名第一;2021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38.1%,排名第一;2022年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则又降至32.5%,由第一降至第二。如前所述,2023年虽然保持了第二,但市占率则又下滑至31%。
“这意味着公司的业务增长空间有限,难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来实现快速增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中华网财经指出,顺风车市场竞争激烈,嘀嗒出行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和用户补贴,以维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压力可能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进一步挤压,此外,由于顺风车市场的监管环境不断变化,嘀嗒出行还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确保业务合规。
滴滴青桔“益出行、助环保、促发展、共治理”四大发展,共同探索绿色出行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最高法今天(6月6日)发布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