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求职简历意外将小米汽车接下来的产品布局给曝光了。近日,网传的一张简历信息截图显示,该员工为小米汽车的热管理高级硬件工程师。在“项目经历”一栏中提到,该员工在2022年10月-至今,以及2023年10月至今,分别参与了“SU7同架构超跑车型”,以及“小米汽车首个混动车型”两个项目。
其中,“SU7同架构超跑车型”项目主要考验能否在有限的平台架构空间内,实现超跑性能;而首个混动车型则对标销量靠前的车型,是公司后续销量担当的车型,对成本性能要求特别高。这份简历截图的真实性尚待考量。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方面暂时还未作出回复。不过,小米在增程上的动作似乎已经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随着当下小鹏、埃安等陆续在增程、插混上有了新动向,只做纯电的车企已经仅剩下蔚来、小米等少数品牌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指向了小米可能在储备相关的技术。
那么,小米布局增程可能性有多大?对于目前不愁订单的小米来说,是否有必要?
增程“绯闻不断”
小米汽车布局增程/混动的传言并不止一次出现。今年4月份,就有报道称,小米汽车规划了三款增程式SUV,通过在同一平台架构上调整轴距和座位数来实现产品差异化,将直接对标理想汽车的L7、L8和L9三款车型。不过,这一消息很快被小米汽车方面否认。
实际上,在去年10月份,小米汽车首款产品还未正式亮相之前,就有媒体曝出,小米汽车正在招募与增程/混动相关的工程师。时至今日,小米官方招聘网站上仍然在招聘相关岗位。比如:小米汽车正在招聘“整车与系统工程师-热管理系统”,该职位要求具有15年以上汽车行业工作经验、10年热管理集成经验,并负责过两款以上混动或增程车型的开发工作。
此外,小米汽车还在招聘增程系统采购经理。该职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增程系统及发动机二级子部件产业链调研、市场对标、成本穿透、中长期商务策略制定;负责增程系统及发动机二级子部件的商务询价谈判,定点,合同签订,订单处理等工作等。这一职位招聘的开始,是否意味着小米汽车的增程产品离落地不远了?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汽车方面曾在1月10日发布的《小米汽车答100问(完结篇)》中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复。在当时,小米汽车方面辟谣称“在未来的数年里也没有增程车型”。
虽然小米在1月份已经进行辟谣,但行业中从单一纯电,最终转向纯电+增程/混动双路线的车企并不少见,这甚至已经成了纯电品牌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就连月销量一度突破5万的埃安,也在日前宣布将改变只做纯电的策略,补齐插混和增程产品线,相关产品将会在明年上市。在这之前,计划今年在纯电世行大展拳脚的理想,也宣布对纯电车型按下“暂停键”,全面聚焦增程赛道。
销量数据的变化,更能反映这种策略转变背后的原因。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份,纯电动车批发销量为53.1万辆,同比增长9.4%;插混销量为27.6万辆,同比增长84%;增程式批发量为9.1万辆、同比增长105%。从销量结构来看,5月份,纯电动、插混和增程式的比重分别为59%、31%和10%。而去年同期,三者占比分别为71%、22%和6%。这表明,插混和增程正在以更快的发展速度,缩小与纯电车总量差距。
不少车企也早早嗅得这种趋势,开始布局插混和增程。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增程/插混产品落地,以及已表态要布局一路线的品牌有哪吒、零跑、岚图、智己、阿维塔、埃安等,而小鹏也在此前的一季度财报会议上首度对增程路线“松口”。
而在对外口径中,仍然坚定做纯电新能源品牌也只有蔚来、极氪和小米等少数品牌。未来,小米汽车是否还会坚守纯电,可能取决于SU7乃至后续纯电产品能否持续热销。
自研电池可能性有多大?
与此同时,明镜Pro还注意到,目前小米正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招聘与电池相关的岗位,其中包括电芯设计工程师、电池系统硬件开发设计师以及电池操作工等。一时之间,外界猜测小米可能会自研电池。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在此之前5月的份,小米已经与宁德时代、北汽海蓝芯、京能科技四家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时代”。其中,北汽海蓝芯由北汽集团旗下三家公司合资设立,京能科技则隶属于北京能源集团。企查查显示,北京时代注册资本10亿元,宁德时代持股51%,北汽海蓝芯持股39%,京能科技和小米汽车各自持股5%,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6月3日,北京时代以2.25亿元的价格竞得位于北京亦庄新城YZ00-0702街区N43M1-2地块。6月13日,据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披露,北京时代工厂已获得施工许可,工程规模1.57万平方米。6月18日,北京时代电池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2026年投产,为北汽、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整车企业配套。
从行业中来看,已经有不少不甘沦为电池厂商“打工人”的主机厂,开始自研电池建立垂直一体化模式,以提升盈利能力。但电池是个烧钱的业务,新势力跨界造电池等核心部件,并不一定能够“顺畅”。
在此之前,已经有蔚来等新势力蹚过这个坑了。蔚来在2021年组建电池研发团队;2022年10月,蔚来斥20亿巨资成立了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动力电池行业。但去年蔚来宣布裁掉自研电池项目。蔚来董事长李斌解释说,研发电池可以改善毛利,但经公司评估三年内电池制造改善不了毛利,所以方案调整为自研电芯、电池包等,委托其他公司生产。
同样,在电池价格的压力下,小鹏也在2022年计划自研电池。当时有报道说,前宝马高级电池工程师仲亮已加盟负责相关业务,并组建一百人左右的电池研发团队。不过,小鹏随后对此进行了否认。但是据报道,目前在小鹏部分车型上,已经使用上小鹏自己制造的电池。而从小米的招聘来看,目前尚不清楚其是要建立自研电池还是仅仅生产电芯等核心部件。
今年整个市场对纯电动车的发展前景略有担忧,但小米的产品在市场端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目前,小米手握SU7超8.8万辆已锁单订单。而随着6月份两班倒生产的开启,小米汽车的产能问题已经开始缓解。易车的最新周销量数据显示,6月10日-6月16日,小米汽车销量为0.25万辆,较上一周增长了约400辆,创小米单周销量新高。5月27日-6月16日,小米汽车累计销量为0.68万辆。如果按照这一节奏,小米汽车在6月销量突破1万辆大关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就长远来看,即便是拥有换电这一便利性措施的蔚来,也面临着增长压力。对于小米而言,可能在换电和增程中最终会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
小米SU7 发布后热度不减,4月2日港股小米集团股价大涨近15%,高盛、摩根大通等纷纷发布看好小米汽车的报告。
通过近10年布局,小米汽车在人才储备、销售渠道、技术研发进行了充分准备,并有望通过在互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对汽车商业模式进行一定创新。
小米汽车从宣誓入局造车,历经三年首款车型正式上市。从发布的大定成绩来看,小米汽车的第一波稳了,但雷军和小米汽车未来仍会面临不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