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比去年下降了24%,CEO却喜提24%的涨薪。
这是华尔街正在上演的魔幻一幕。近日,根据高盛披露,高盛CEO David Solomon 2023年的年薪为3100万美元,相较2022年涨了24%,涨薪幅度超过各大华尔街大行掌门人。其中,200万美元的基本薪资较之前不变,其余2900万美元为奖金,相当于174个月的bonus,而网传高盛今年投行的平均bonus仅为不到3个月。
消息一出,立刻登上各大外媒头条,也让经历了两年降薪、裁员潮的华尔街banker集体破防。
David Solomon虽声名在外,但这波涨薪来得有些迷惑。
2023年高盛的业务表现并不理想,利润下降了24%至85亿美元,创下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股价也表现平平,股本回报率仅为7.5%,对照14-16%的目标几近腰斩。这一年,高盛还解雇了超过3000名员工,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裁员,并且“断臂求生”卖掉了曾经力推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
针对David Solomon的加薪动作,高盛在披露薪酬的文件中这样写道,虽然这些战略行动对短期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但薪酬委员会认为,高管的行为对公司重新定位至关重要,为2024年及以后提供更强大的平台。
高盛的情况并非个例。受美元加息、IPO寒冬等因素,过去两年华尔街投行上演了一场无差别“扑街”,可CEO涨薪的现象却很普遍。
比如高盛的几位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行政总裁Jamie Dimon加薪4.3%,增至3600万美元。2024年初退任摩根士丹利行政总裁的James Gorman涨薪17.5%,增至3700万美元。富国银行行政总裁 Charles Scharf按年增18.4%、增至2,900万美元......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金融打工人也无法共情。值得研究的问题是,David Solomon们是何以在业务这般颓势之下仍能实现财富的进阶?
自2018年,David Solomon从前任Lloyd Blankfein手中接管高盛以来,2023年是最具挑战的一年。
自2022年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加息阴影笼罩了整个华尔街,美股IPO数量和融资额断遭遇段断崖式下跌。2022年全年,高盛收入同比下滑20.2%至473.65亿美元,投行业务不可避免经历了降幅高达47.93%的腰斩,高盛“坠落神坛”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一年David Solomon曾预测,美国经济两年内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是50%。
公司经营管理无非人、财、物几大要素。复盘高盛2023年的业务,两条主线贯穿了David Solomon的策略始终:降本增效和收缩聚焦。
自执掌高盛以来,David Solomon奉行多元化经营的策略,试图减少对传统投行、交易业务的依赖,业务重点之一就放在了拓展大众消费者业务上。这一策略直接导致了员工规模的激增,经历了几年的大干快上,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高盛的员工数量较2018年底扩张了34%。
2023年初,高盛被曝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人数高达3200人,约占整体员工数量的6.5%,投行部门是重灾区。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裁员,早在2022年底,David Solomon就在年终致辞宣布了这一计划。公开消息显示,高盛2023年的裁员人数正是3200人,可以说CEO David Solomon将这一目标精准落地。
被视作合伙人跳板的MD升职人数也跟着缩了水。2023年11月,高盛集团新任命608位董事总经理,较上一次于2021年宣布的人数减少5%。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员工福利的收缩。除了裁员,高盛大幅削减了投行部门的奖金池,甚至在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这家财大气粗的华尔街投行就悄然取消了免费咖啡、免费午餐、免费班车等一系列员工福利,包括出差审批也在收紧,需要通过高层审批,并且一次出差需要安排见多位客户。
如果降本增效是CEO的KPI ,David Solomon可以说落地得非常彻底。
在业务层面,2023年David Solomon试着甩掉了两个曾由自己主导的“包袱”。
第一个“包袱”是个人财物管理业务。9月,高盛决定出售其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这是David Solomon执掌高盛的第二年时曾力推的一项业务。2019年高盛以7.5亿美元的对价完成了对United Capital的收购,随后成立PFM(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部门。这是一项典型的增量业务,在原有的大公司和富裕客户之外,拓展至消费者金融业务。目前该笔交易尚未完成,对价也未透露。
另一“包袱”是消费者贷款。2022年,适逢高盛消费者银行业务发展迅猛,高盛以17亿美元的作价全资收购了专为居家装修项目提供贷款的在线贷款平台GreenSky,这一业务曾被高层给予厚望。但在2023年4月,Solomon在电话会议上宣布尝试出售GreenSky的决定,表示“GreenSky确实是个好业务,但考虑到高盛的实际情况,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将有所调整,因此可能已经不适合长期持有GreenSky”。
有人称David Solomon的这一系列决策是“浪子回头”。过去三年,这家知名华尔街银行的消费者金融业务已经亏损了30亿美元。可以确定的是,David Solomon推翻自己的举措将换来回报,这将在未来提升高盛财富部门的利润率。
一边断臂求生,另一边私募基金业务在发力不断。在高盛资产管理发布的2024年投资展望提到,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私募信贷市场未来将继续提供有竞争力的投资机会。
2023年,高盛资产管理(下称“高盛资管”)宣了5只私募投资基金的关闭,基金规模合计高达260亿美元,包括:
2023年1月10日,专注于气候环境解决方案的Horizon Environment & Climate Solutions一期基金,最终募资规模为16亿美元。
2023年2月8日,成长型股权投资基金West Street Global Growth Partners一期基金,最终募资规模为52亿美元。
2023年9月20日,两只私募二级市场基金,Vintage九期基金和Vintage Infrastructure Partners,规模分别为142亿美元、10亿美元,这是高盛史上最大的S基金。
2023年10月23日,West Street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IV基金,规模40亿美元。
2024年1月3日,高盛旗下的高盛资产管理还宣布完成生命科学一期基金完成的最终募集,规模达6.5亿美元(约46亿人民币)。这是高盛的第一只生命科技主题的基金,高盛还特别提到,这是生命科技股权投资领域史上最大的首期基金之一。
不过看来看去,David Solomon说服董事会的筹码还是拿出了一个高效、彻底的结果。因为经营转型、业务调整哪怕是自我推翻,不论多前瞻、多坚决,仍只是待验证的阶段成果,商业社会不会为职业经理人的决心和情怀买单。
其实那个让打工人狠狠共鸣的电影《年会不能停》给了个答案。
电影一开头,面对集团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高层们商量出的最快捷、最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是全力转向互联网金融、裁掉重资产板块这种业务层面的调整,而是“优化掉百分之四十的人员,每年可以保住三分之一的现金流”。优化员工的计划代号为“广进计划”,只有“裁员”,公司才能“广进”。
这是一个打工人的残酷启示录,对金融人也一样。商业电影里,你可以凭勇气捍卫普通人的权利,用手艺、专业和热情对抗裁员的铁拳,但现实里,西方金融家赚的就是削减成本的钱,Solomon裁掉三千人,降低成本,履行了岗位职责,涨薪就是对结果的奖励。
文|杨泽世“今年上半年,菲仕兰全球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欧洲市场原奶价格高但乳制品售价低,不过这些在中国都不是问题。
新西兰奇异果知名品牌佳沛首席执行官丹·马修森即将离任,未来将担任全球浆果公司怡颗莓Driscolls的美洲区总裁。
福布斯实时亿万富翁排行榜显示,奢侈品牌路威酩轩集团(LVMH)董事长兼CEO阿尔诺再次超过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
日前,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发布内部信称,为确保关键业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将减少10%左右的岗位。
可口可乐2023全年净收入增长6%,达到458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454.9亿美元;有机收入增长12%,得益于10%的价格/组合增长和浓缩液销售增长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