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主题。在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实现了5.3%的超预期增长,迎来开门红。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肯定了积极因素,也提出了面临的挑战。那么,一季度的超预期增速能否持续?扩内需、促消费的关键是什么?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用意何在?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进行分析解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苏老师您好,今天很高兴能够邀请到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
苏剑:谢谢,我也非常高兴。
中国网: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那么在您看来,超预期的增速能不能持续?要延续高增长态势,关键是什么?
苏剑:应该说一季度增速是非常好的,达到5.3%,远远超过了今年年初定的全年的目标。所以也就是说,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我们只要实现全年的目标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接下来每个季度都实现这么高的增速,因为毕竟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除了经济增长之外,政府还有其他目标也需要考虑,比如说防风险,尤其是房地产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从这些角度来看,可能在考虑这些问题情况下,会对增长的速度稍微降低一点要求。因为今年全年只要完成5%左右的(增长)目标就可以了,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风险确确实实存在,又确实比较严重,所以在防风险和保增长以及保就业这些目标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接下来可能不一定像一季度一样实现那么高的增速,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高增速)可以持续吗?要想持续,当然可以持续,因为从政策工具来看,中国政府现在工具箱里边的工具还多得是,所以如果想实现这么高的增速,是有办法的。所以关键就看它想不想继续实现这样的增速,同时对其他政策目标给予的权重是多大,关键看这个。
接下来如果要想稳增长的话,那当然还是要从扩需求这个角度来出发。那么现在,应该说中央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相当精准的,比如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这些问题都存在。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扩大需求当然还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这就需要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想方设法稳出口,(因为)外需也是需求,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中国来说,出口占GDP比重还很大,大概在20%左右。所以在“扩需求”里边,扩外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我们说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但实际上外循环在我们目前经济运行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所以您认为实现这5%的增长目标应该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
苏剑:从今年来看,一季度表现这么好,那么接下来其实这几个季度,每个季度实现4.9%左右的增速,其实也就够了。而且我们当时的目标是5.0%左右,那你全年实现4.7%、4.8%,其实也算5.0%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实现这个目标增速应该说问题不大。
中国网:现在我们经常提到“温差”,一方面宏观数据在不断向好,另一方面可能微观主体感受到的经济回暖并没有那么明显,那么宏微观之间的“温差”应当如何解?
苏剑: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接触到的只是自己个人范围内的事情,他对自己的情况可能更了解一些,对宏观层面上的体会可能没那么深。比如说同样是(增长)5%,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已经很高了,但从微观层面来说,可能没感觉。比如说,假定一个人的月收入是五千块钱,那(增长)5%,就是250块钱,也就是说从5000块钱涨到5250块钱,已经是5%(的增长率),对吧,但个人可能觉得没涨。所以这个就是可能是温差的来源吧,就是个人对他自己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但是宏观数据,大家都认为5%的增速(已经)很好了,可能来源在这里。
中国网:那么这个宏微观之间的“温差”,有办法弥合吗?
苏剑:如果说是感知上的问题,那就没必要弥合,让大家明白怎么回事就行了。如果说是真的是因为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有分歧,这个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原因了。我个人认为目前温差主要是个人感知的问题。
中国网: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个挑战之一,那么为了扩大国内需求,各地纷纷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那么在您看来,以旧换新也好或者是设备更新也好,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拉动国内需求?
苏剑:这个取决于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看看政策力度有多大,政策力度大了,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政策力度小的话,效果肯定会小,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还取决于企业和个人支出的愿望,像现在,企业投资的愿望比较弱,老百姓消费愿望也比较弱,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政策效果可能会弱一些。所以要想提高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是要想方设法稳定老百姓的预期,包括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让他们愿意花钱,敢于花钱,这个政策效果就会好一些。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现在文旅行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假日经济也在持续升温,这也成为了释放消费潜力的一个出口。那么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那么文旅行业或者说假日经济的发展,能不能体现出我国经济的活力或者韧性呢?它具有多大的代表性?
苏剑:应该说文旅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消费者消费升级的一个方向,这在基本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就是说大家穷的时候都在想着温饱问题,等温饱问题解决了,当然就追求更高层次的一些消费,消费升级的方向当然包含文旅产业,旅游也罢,购买一些艺术品也罢,看电影也罢等等这些都属于文旅消费。所以它是消费升级的方向,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只要经济在发展,最终在这方面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它的活跃确确实实可以作为经济活力的一个反映。如果说是经济没有活力的话,或者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话,老百姓没有兴趣消费这些东西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摄影:郑亮)
中国网:那么在您看来,扩内需也好,促消费也好,关键是什么?
苏剑:我个人觉得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当然就是要提高大家的收入,得有钱花。实际上现在国内外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老百姓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占的比重相对国际平均水平来说,低得太多。老百姓没钱的情况下,你让他消费,那显然难度比较大,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要解决老百姓不敢消费的问题,因为现在经济中面对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尤其是疫情三年,应该说对大家预期的冲击是比较厉害的。预期较弱,到现在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也是中央的判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解决老百姓不敢消费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改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这块着手,来解决问题。这里边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当然短期内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人面临着可能失业(的风险)却没有保障的话,他当然会想方设法多存一些钱。而现在的失业问题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医疗领域里边,我们也能看到,一场病下来,可能一个家庭就返贫了,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把社保体系完善起来,尤其医疗和失业方面的(保障)体系完善起来,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敢于消费,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还是要改善消费环境。我们国家现在非常强调营商环境,但实际上一个经济体中的市场环境包括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两部分,光考虑营商环境,不考虑消费环境,其实对扩大消费来说并不一定有效。比如说这段时间闹得纷纷扬扬的一件事就是“提灯定损”,那么这样一个消费环境,实际上非常不利于扩大本地消费。所以,我们要像强调营商环境一样,强调消费环境,这是扩大消费最重要的方面。
中国网:我总结就是,一个是有钱花,再一个是敢花钱,最后就是消费环境要提升,让大家能够消费得更舒心。
苏剑:对,是。
中国网:我们在谈到宏观调控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大有可为,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到了要极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的发行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那么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能为当前的经济带来怎样的活力?其发行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苏剑:应该说财政政策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主要要看支出。发债只是它取得收入的一个手段,取得收入之后怎么花?这才是财政政策(要确定的),所以发债这一个环节只是取得收入的一个方式。那么现在发行了这么多国债,包括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发债之后取得的收入怎么用,我们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的。
从我们研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扩大内需方面需要花钱,当然花钱的话,目前情况需要借债,同样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需要发债。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发了债到底干什么用,这就很重要。发债取得收入之后,它是要用来扩大内需,还是要用来帮助地方政府解决政府债务问题,这个我们就要搞清楚。我目前没有具体安排方面的信息,所以很难判断。当然我相信发了这么多债,肯定两方面都会照顾到,因为这两个(方面)目前都很重要。一个是防风险,一个是稳增长,两个都非常重要。
中国网: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那么强调改革的重要性,用意何在?
苏剑:到现在为止,改革是全球公认的中国最近几十年发展的最大红利,这个大家都相信,我们也确确实实受到了改革的实惠。所以改革应该说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中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当然是非常对路的一个思路。
关键问题就在于接下来具体的改革措施和领域在哪里,这个是我们目前看得不是很明白,当然因为在三中全会上要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完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案,所以事先我们就只能做一些猜测。当然,我们在做这些猜测的时候,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看法可能也不一样。
中国网:我们也注意到在不久前,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到了“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那么,我们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制度性开放,能抱有怎样的期待?
苏剑:既然这样表态了,当然会有重要的措施出台来推进。我们当然期待中国对外开放能够进一步得到加强,制度型开放跟我们以前所说的开放区别在哪里呢?以前更多的是政策,政策可变性比较大,制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也就是说制度型对外开放是希望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对外开放的环境,稳定大家的预期,这是制度型开放的优势。以前我们好多对外开放的措施都是用文件来下达通知的,按文件去执行,那么以后可能会更多以法律的形式出台,以法律的形式把各项制度稳定下来,给大家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
中国网:好的,非常感谢苏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很精彩的解读,谢谢!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白璐;摄像:刘凯 王一辰;图片:郑亮;后期:王一辰;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