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如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尤其是环境、科技领域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对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委员进行了专访,请他向网友们分享自己的感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菡娟 摄)
中国网:请问您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带来了什么提案?
林金星:这次上会的时候我提交了两个提案:第一个是关于加强林业科学基础研究的提案,第二个是关于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我下面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提这两个提案。
基础研究在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而且这些年基础研究也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同样,林业科学的基础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林业研究周期比较长,而且(研究)树木本身难度也比较大。和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比如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甚至农学相比,林学的基础研究要相对比较滞后一些。这是我的一个感觉。所以,我们要加大支持力度,这是第一个支持力度。
第二,能否比照农业科学中有一个技术产业体系持续的支持,再就是农业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这样就不是因为今天有这个项目就支持,明天没有这个项目这一支团队又断了。所以,要能够给予更持续、更长久连续的更大力度的支持。
第二个提案是关于加大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的事。林业这些年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森林的作用有“四库作用”,其中有水库、钱库、碳库和粮库。习总书记强调要有大食物的观点。农业科学坦率讲,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做的相当不错,现在如果让我来打分可以打95分。但是农业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到98分和100分,难度非常大。所以,我国提出要发展木本油料,就是以油茶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林草局、财政部、发改委出台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把油茶种植面积从7000万亩提高到9000万亩。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工程,实施起来还有一些难度,群众也有一些忧虑。为什么呢?现在补助是每亩如果6年到8年,我了解大概是6000块钱,这和高质量的造林比投入不算大。所以,我希望第一要加强投入,第二我也请教了农业经济专家、社科院的专家,以及中林集团的一些专家,他们建议要比照我国主粮粮食生产,对木本油料尤其是油茶的发展给予最低收购价,这样就可打消林农的顾虑。否则的话,可能支持了6年8年以后,如果价格不好,可能油茶农民就不会那么关注了。所以,如果有这个收购价,持续地对农民收获的油茶进行收购,可能就能够打消林农的顾虑。
特别是现在,发展油茶有几个难度。油茶开花收果时机械化程度不高,基本靠林农自己手工摘油茶。油茶果实成熟的时候,第二年要结果的一些花刚开出来,所以,在同一棵树上,过去叫做“怀胎抱子”或者叫做“抱果”,果树上有结出的果实还有花在开着,如果用机器去摇它,就会把第二年的花都给摇下来的。所以,现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野山坡上面收集茶果难度非常大。
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我提了这两个提案。
中国网: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具有巨大影响,但是我们对森林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您怎么看森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现代化社会的影响?
林金星:森林的作用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实际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森林来发展生产,甚至来维持生计。最古老的时候我们就采野果甚至搭一些草棚作为居住(场所)。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对于木材应用,像森林里面提供各种副产品等等,像松香、松节油,随着我们认识的加深,应用也得到拓展。
这些年来森林就更加重要了,现在是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除了它能够给我们提供食物还能给我们提供氧气。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就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水分产生了碳水化合物和放出氧气。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就是靠植物来完成的,植物中木本植物是最重要的,它的生产力也比较高。现在随着人们的认识,我刚才讲了,习总书记讲了森林是“四库”,森林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发展林下经济,能够种中草药,还能收集各种其他的像木本粮食,比如有核桃还有栗子等等,还有木本饲料。所以,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人们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我们保护地球提供重要的氧气以及原材料等等。
中国网: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果从林业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林金星:老祖宗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理论,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来,我们要绿色发展,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里面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首先要尊重自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要顺应自然,更重要的是还要保护自然。过去这些年,我国对自然保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要以保护为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追求发展而忽视了保护。最重要的是坚持生态保护底线,尤其现在我国非常重视——最近批准的国家公园建设,我们今后还要更加健全以国家公园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网:200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我国的植树造林和林草生态修复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现在几乎是能种树的地方都种上了。下一步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就必须在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植树造林,同时通过提高森林管理的水平来提高森林的质量。您觉得我国林业建设,特别是林草生态修复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应该怎么克服?
林金星:是的,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北京深切地感受到,经过百万亩大造林以后,现在要找到一些空地来造林都不是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提高森林质量,所以,前些年像我们学校尹伟伦院士为首的一大批专家提出要做森林重建和森林质量的提升工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现在我们的森林生产力还不高,我们的森林生产力大概是国际上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跟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果在欧洲,我过去在德国做合作研究时发现,德国可以看到大片古老的森林,一二百年的森林,但是在我国,即便是水温气热很好的南方地区,要看到一片五六十年的森林都不是太容易,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次生林。所以,森林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一些边际土地,前些天我看到了农业组的曹晓风院士提出要在边际土地上发展草牧业,这个提法也是很有建设性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菡娟 摄)
除此之外,现在我国早期的森林,不少是林农个人所有,个人所有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林农拥有这一片山地,他就自己可以决定经营目标,如果市场好了,他可能就会把原有的森林进行改造甚至砍伐了,这样就不能达到永久的预定的造林目标。第二,林农拥有小片的森林不太容易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这样生产力就非常低下。这些年我国林草局甚至中国林业集团总公司开展的国储林收购计划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这对于提升我们今后的森林质量工程是非常及时的。
中国网:十年前您曾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杂交树,送给贵州毕节市种植。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现在这些树木的生长情况怎么样?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否给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助益?
林金星:构树是一种桑科植物,我从小就看到在我们家乡有时候把构树叶子拿来研磨碎了做饲料,所以我从小印象就非常深刻。我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期间,我有一个师弟就做杂交构树的研究。我在2011年2012年做所长助理,我们研究所就让我到唐山一些盐碱地去推广他所做的杂交构树,就是沈世华研究员所培育出来的杂交构树。构树的好处是适应能力非常强,能够在土壤水肥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生长得很好,而且生长量很大。再一个,我看到他给我提供的素材说,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大概有18%-24%,有很多优点。后来有一次我去贵州省毕节市,作为我们党外人士去做考察,我发现那里的土地比较不好,而且山顶上还有很多未造林的裸露土地,我当时就建议,我说我给你提供3000棵杂交构树。后来我的师弟就让我在贵州毕节种上杂交构树,生长得相当不错。后来不光是我,我们研究所的匡廷云院士和沈世华研究员等等一起宣传构树。当然,我也在当时和扶贫办的一位领导也在政协里面,我也多次给他推荐杂交构树,后来杂交构树实际上就被认为是一个扶贫树种,应该说在国内不少地方加以推广。前一段时间我回去见到沈世华研究员,他说(构树)在各地都生长得非常好,而且他在理论研究上也做得不错,做了构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组织培养、扦插等等技术,都给它攻关了。应该说作为木本饲料,构树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