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锟: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时间:2023年3月10日
嘉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锟

中国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如何分阶段长期推进共同富裕?推进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哪些问题?如何发挥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锟为您解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锟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黄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黄锟: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您认为,共同富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换言之,它是一种目标或者路径?或者是其他呢?

黄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和总体目标。

首先,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人民谋福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宗旨的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或者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当前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富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实现富裕这样的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制度上来保障共同富裕,通过比如说基本经济制度还有一些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来体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再一个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也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性路径。这里实际上也是可以从“富裕”和“共同”这两个关键词上得以体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首先就要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做好,这样的话就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生产力基础。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共同”上做文章,通过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来更好地保障共享发展。我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上下工夫。所以,这两个方面做全了基本上就是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网:富裕是世界各国都为之实现的共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副图景。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实现共同富裕,您认为是否会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探索提供借鉴?又或者说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黄锟:过去我们一提现代化,大家都会想到美西方的现代化,似乎美西方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化的唯一的模式、唯一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大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就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取得这么大的一系列的成就,就证明了西方这种现代化不是唯一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它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在那里。

我们知道二战以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之后都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实现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富裕,但是,多数国家或者说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甚至发生了经济停滞、政治上的一些混乱,甚至是国家的分裂等等严重的问题,现代化基本上很少能实现最后的目标。这就说明,单一的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的经验是走不通的。所以,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就开始向中国看,向东看,向中国学习。

我们以前也多次在发展中国家讲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经验、成就,发展中国家觉得非常受用,因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国情比较接近,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比较相似,而且这里边还有我们把西方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一般经验、一般过程和中国的实际,包括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就是在“中国式”上下工夫。所以,这样的话就实现了我们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非常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就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或者说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选择。而且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实际上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的崛起,这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对今后五年“关键时期”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设计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也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该如何分阶段长期推进共同富裕?每一阶段要抓的重点是什么?

黄锟:实际上,我们共同富裕的历程或者整个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基本是高度吻合的,我们在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了一个“两步走”规划,也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与我们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的建设安排相适应,(党的十九大)对共同富裕实际上也进行了一个“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要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步是到2050年要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对第一步共同富裕进行了一个细化,即在“十四五”时期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显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可见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急躁冒进,不切实际,一定扎扎实实。一方面是坚持量力而行,同时,我们要尽力而为。一方面,还是要动员一切的力量,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共同奋斗,通过规划、战略这些政策体系的落实、实施,来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来实现共同富裕。

但同时我们还是要坚持量力而行,就是和我们的发展阶段相联系。我们还是要分步骤、分阶段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比如说还是把共同富裕按照“三个阶段”来进行推进,在第一个阶段也就在“十四五”时期构建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系列的制度体系,要做出一个比较具有前瞻性的、可操作性的共同富裕的纲领或者是规划,来使我们的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到2035年这个阶段上,实际上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有实质性的进展,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再一个到2050年就是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使我们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紧迫需要做的一项工作,一定要把共同富裕的规划做出来,这里面就包括具体的目标、量化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分阶段的目标给它明确。各个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战略举措,在发展上、改革上分别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这一方面可能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

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您认为,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黄锟: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具有很强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首要一条就是必须要把制度优势发挥出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才是我们要处理公平效率、长期短期、不同区域之间的一些重大关系。

在制度里面,我们着重是需要把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性的制度,分配领域上的基本制度就需要我们着重完善,这里面包括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这样的完整的(制度)体系要构建起来。

针对初次分配领域所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的创新、制度上的完善。比如我们现在造成了收入差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这两个过低使得我们劳动或者说居民从整体蛋糕中所分配的份额不高,这是造成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就要着力提高这两个比重,这就需要我们在初次分配制度上必须要建立关于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好居民收入、税收和资本所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要进行更合理的安排,这个要从制度上来进行前置的一些设计。再就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所以,针对五种有潜力的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也是当下稍低收入的群体分类制定出相关的一些政策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再分配就是要把精力放在税制改革和转移支付的制度完善上,使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还有一些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真正地熨平或者降低初次分配所产生的一些分配差距过大等问题,真正地能够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第三,我们在第三次分配领域上,也要通过一些法治和一些规则,包括一些社会组织等这些措施,来对慈善事业进行规范,来使一些收入比较高的群体愿意或者说能够为社会多做慈善,这也是熨平收入差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还有一些支撑性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收入差距,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它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关联。有些群体的收入差距太低,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它不一定仅仅就是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比如,收入的地区差距,他们能不能获得公平的就业的机会,公平的竞争机会,另外就是各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这方面也都从各个层面影响了大家收入的多少,从而对收入差距、共同富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尤其还是要补好这些方面的短板。因为过去可能是对收入分配领域关注比较多,但是,对于其他的支撑性的制度可能关注的还不够,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机会,机会均等,竞争的更加公平,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社会环境,从而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网:还是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黄锟:对,所以要把这个领域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在收入分配领域上,在社会、经济、政治包括文化这些方面都要拓展进来。

中国网:我们常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也需要靠共同奋斗来实现。如何发挥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奋斗合力去实现共同富裕?

黄锟:共同富裕绝不是养懒汉。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我们强调的共同富裕一定是在共同奋斗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实际上共同富裕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先把蛋糕做大,怎样做大蛋糕呢?这就需要共同奋斗。我们这里讲的共同奋斗实际上就是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制都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都需要共同参与进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这样的话就需要营造出一个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能够共同参与、共同奋斗的社会条件。

这里可能有两个条件比较重要,一个就是要有制度保障。经济活动一定要有制度的支撑,这个制度就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式”。这里包括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这样一个所有制的制度结构,还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当然还有其他领域的一些制度,比如城乡区域制度,还有关于教育、医疗等这些社会方面的一些制度,甚至包括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制度,所以,这些方面是保障共同奋斗的制度前提。

再一个就是要有很好的体制机制。这个体制机制就非常明确了,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讲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就要求要更高的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的协调作用,这是我们和西方包括和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一个优越性的地方,因为我们能够把市场的不足和政府的不足规避掉,同时我们把市场的长处和政府的长处激发出来,也就是我们讲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强强结合。当然,如果要实现这样一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强强结合,加强党的领导就至关重要。

中国网: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从哪些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想听听您的看法和建议。

黄锟:在开局阶段就是要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怎样来迈出坚实步伐可能有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要尽快做出关于共同富裕的一套规划、设计,包括目标、指标体系、还有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

第二,就是要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浙江是我国选的示范区,各个省市也都要选择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来进行示范先行。通过示范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来为其他地区提供先行的经验,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的政策、规划等经验模式。

第三,就是要积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制度体系。要把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这套制度体系贯通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贯穿于分配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同时,对于起点的分配要更加重视,比如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实现更加均等化的布局。另外就是在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些方面也构建出更加合理的这些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扎实推进的阶段,共同富裕已经从前人的理想到理论,到现在扎实推进这样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阶段上,我们更好的开好局、起好步,对于推进共同富裕行稳致远,更好地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任务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中国网:通过我们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久久为功,期待我们的目标能够如期的实现,感谢黄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

黄锟:谢谢大家。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图片:杨佳;摄像:王一辰  刘凯;后期:王一辰;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图片:杨佳;摄像:王一辰 刘凯;后期:王一辰;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