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保障和科技创新是两大亮点
 

时间:2023年3月8日
嘉宾:​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亮点?对未来的政府工作又做了哪些重要安排?本期节目,我们就此专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杨佳 摄)

中国网:徐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总理对2022年经济工作的评价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我国的经济展现了坚强韧性。您怎么看待这句评价呢?

徐洪才: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精准地概括了过去这三年我们经历的这些挑战、克服的困难。从过去三年疫情的实际情况看,咱们的供应链遭受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外部环境也进一步恶化。那么就从近期,从去年一年的情况看,看得很清楚,全球性的通胀那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接近10%的通胀,也导致美联储主要经济体激进式地加息,这个力度也是空前的。

另外的话,供应链的中断导致正常的物流体系、生产经营流通活动的循环中断,对于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咱们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大国现在问题在哪儿呢?首先是我们原材料依赖进口的比较多,还有产品的出口也比较多,这种对外的依赖性比较强,那么外部事件的变动,首先成本上对我们有推升作用。再一个,正常的原材料采购、中间品,各种(商品)供货不及时,导致整个生产经营秩序紊乱,尤其是对我们中下游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影响最大。所以过去几年,所谓稳呀、保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经营主体——1.6亿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是苦不堪言。

当然,我们去年一年推出的一系列一揽子稳经济大盘的政策,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而且非常及时,对冲了相当大的这些负面影响,但是依然对我们的经济造成了冲击。所以去年经济增长只有3%,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当然,我们整体的经济还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

中国网:对,刚才评价中也有一句话是“我国的经济展现出了坚强的韧性”,您认为这个“韧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徐洪才:这个韧性,我觉得首先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咱们制造业产业链非常完整,配套能力非常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过去三年咱们外贸出口非常好。三年下来,我们积累了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贸顺差,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形成了8776亿美元,这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地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急这个疫情防控之所需,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另外的话,就是一个大的背景,中美之间有这种脱钩(的趋势),美国搞了所谓的“友岸外包”、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经贸合作,其实呢,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想动摇我们中美之间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这种分工合作。我们中国一直讲经贸合作是压舱石,这个压舱石的地位它是想动摇的。但是呢,我们保持了相当强的韧性。比如说以前对美国,美国是我们最大的经贸伙伴,那么现在的话,东盟是排在第一了,欧盟第二了,美国第三了。去年仅东盟这一家的话,对我们中国形成的外贸规模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个规模是很大的。

我们还推进了像RCEP,在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最有潜力的地区。另外的话,咱们过去多年一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大原则,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所以这块其实是成长最快的,也形成了我们对外循环——在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合作(方面的)一个多元化的新的格局,那么这个新的格局其实是增强了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做客中国网访谈间。(杨佳 摄)

另外的话,咱们自身内部,咱们投资也好,消费也好,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还是不错的。比如说过去多年,咱们保持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大体上和经济增长同步。即便是去年这样困难的情况,咱们经济增长3%,居民的收入增长还有2.9%。这个很不容易。再有一个,咱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就业的问题非常突出。像去年这种情况,尽管年轻人的失业率比较高,但是整体上,我们依然保持了就业市场的相对稳定。

还有一个,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全球遭遇世纪性的大通胀。在这种情况下,咱们中国这边形势相当好,去年我们的通胀率只有2%,全球通胀8%以上。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攻坚克难,取得了这样一个成绩,应该说确实是来之不易。

中国网:那您分析的话,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主要会是在哪些区域呢?

徐洪才:对外经贸合作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重点领域,咱们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那么对外的循环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尽管过去十几年,咱们对外贸的依存度是逐年回落的,但是去年依然有34%的水平。而且去年情况特殊,外需拉动经济增长贡献是巨大的。那么未来的话,我们中国的对外贸易合作,我觉得会恢复一种常态化,就是说对外贸易的增长大体上和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相一致,跟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大体上也保持一致。那么像过去曾经出现的10%乃至20%以上的高速增长显然也是不可持续的。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要保持外贸的竞争力,其实主攻方向还是要靠创新。所以大家看到近期咱们国家也出台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那么未来数字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利用数字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农业也好,制造业、工业,还有服务业,这些数字技术的还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了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的地位。在产业链分工体系当中,我们要向中高端迈进。

所以近期大家看到有一些低端的加工贸易、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资源密集型的,好像有点转移到越南,转移到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我觉得不要大惊小怪,这种转移其实也是我们这种优胜劣汰或者说产业升级的一个必然的表现。

另外,我们要看到,我们这种技术的进步,在产业的升级过程当中,实际上中国的产业结构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未来的话,我们的内需市场肯定是基础,咱们14亿人,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2万美元以上,特别是改善性的、升级性的消费需求,现在依然是供给不足的。那么我们有些企业可能要两眼向内,要调整它的经营思路。

那么实际上,过去这种商品的交易、买卖关系好像我们中国是卖卖卖,人家是买买买,那是一种简单的关系。那么跨国公司这种全球布局更多的是要本土化。所以过去多年,我们在“一带一路”一些地区也已经做了一些产业布局,一些开放园区、合作园区发展势头也非常好。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此成本反而更低,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咱们中国的一些技术,还有资金、经营管理,也出去了。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来。去年咱们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是创下历史新高吗?说明中国依然是吸引全球资本的热土。

那么进出之间的循环畅通,是我们未来追求的一个重点工作。我们的外贸竞争的格局、经贸合作的格局就是既有投资合作,也有买卖的、商品关系的合作,而且产品的结构会调整,科技含量会提升,同时一些新的贸易方式、贸易的业态也会进一步地发展,比如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等。我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就是我们现有的22个对外开放的平台,就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还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是在规则标准层面上,跟国际对接。

中国网:对外商的投资合作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徐洪才:这是重大利好,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要稳步推进,到2025年之前,我们要全岛封关运作,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今年很关键,2023年是关键之年,等等吧。我觉得我们中国未来的对外合作会呈现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比如说跟欧洲,现在我们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下个月好像马克龙要来,还有欧盟的领导人也要来访。尽管外部环境现在比较复杂,美国想重构全球供应链,在亚太地区也搞了一些小动作。其实这些东西,它是很难动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地位的,我们的韧性是很强的。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奋发图强,就是要提升技术水平。在创新方面,我们还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未来的对外经贸合作,我们才可持续,而且实现高质量的合作。

中国网:尽管外部的环境非常复杂,但是我们这一系列的举措,还是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充满信心。

徐洪才:那是一定的。所以从近期的跨国公司的表现来看,他们依然对中国(抱有信心)。尤其是二十大以来,咱们释放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号,积极地推进多边主义,还有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实际上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噪音,我觉得总体来看,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还是很多的,一切都事在人为。

中国网:总理还对过去五年经济社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总结,您怎么看待这些成就,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内容?

徐洪才:总结得非常好、非常到位,将近十项成绩,我们做的工作方方面面,我觉得都是不容易的,历历在目。

我觉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民生这块,因为疫情的流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的民生保障非常给力,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我记得在前年春节的时候,那时候北方地区是冰天雪地,小区都已经封了,但是那些快递小哥,还有小红帽还坚守岗位,在社区门口,就是日常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另外的话,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供给保障是有力的。再一个,前面讲到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些民生保障这块,我们是加大了投入的,特别是疫情暴露出来,我们在医疗卫生这些领域的短板,我们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未来还要进一步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我觉得这个是可圈可点的——民生保障。

第二个呢,我觉得就是过去多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尤其是加大研发的投入,推动基础研发的进步,还有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那么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一些企业,企业从事研发的投入这方面的一些财税制度也做了一些调整,鼓励企业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支出。同时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政府的引领,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所谓产学研之间联动合作,推动成果的转化这一块,我觉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仅对这些创新企业有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资金的支持,特别是资本市场这一块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这专门的板块也建立了,在我们北京交易所。所以大家看到了,就是整个的政策体系,围绕创新,我们是打了一个组合拳的,成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总理报告里面也列举了很多。在很多高科技领域,比如说像这个航空航天、通信,还有智能制造,有很多领域我们都是取得了一些世界比较先进的一些技术成果。

中国网:也攻克了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徐洪才:对,这个我觉得这是第二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民生,一个是科技,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印象最深刻,最突出。

中国网:好,谢谢徐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答,谢谢您!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系列访谈之二】今年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左右,经济学家怎么看?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系列访谈之三】如何释放消费潜力,如何提升投资质量?专家解读来了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