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窗口。其中,瑞士已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本届进博会瑞士的参展情况如何?进博会为中瑞贸易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专访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
图为瑞士驻华大使 罗志谊 摄影/刘凯
中国网:大使先生,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本届进博会上,请问贵国的参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新展品和新形式?
罗志谊:我们在进博会上展示了瑞士(企业)在中国制造的最好产品。在中国各个传统行业中,最有分量的瑞士企业几乎全员参与。但在华瑞企总数高达1000家,在进博会上展示每一个企业是不可能的。不过最重要行业领域的代表企业都参加了进博会,比如食品饮料领域,该领域大型企业每年为中国市场生产数十种新产品。再比如制药领域,在相关展台,我见到了极其有趣的展品,也了解到关于抗癌创新药物、还有降低胆固醇创新药物的最新进展。还有机器人领域,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机器人通过观察书法,从而提高其自身书法水平。除此以外,还有可持续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众多企业的庄严承诺,其本身也是一项业务。瑞士企业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但是建立品牌的根本保证,还是通过相关认证的基本要求。瑞士企业在这方面积极作为,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对生产线和新产品进行检测,并确保与消费者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实施。以上提及的各个领域均在在华瑞企的业务范围之内。
中国网:瑞士已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您认为,进博会为中瑞经贸合作带来了哪些机遇?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罗志谊:此前,进博会规模很大,为企业提供线下接洽、生意往来、协商合同的机会。现在进博会规模也不小,但是新冠疫情是个重大变化,因为疫情防控相关限制,国外人士无法来华参加进博会。因而当前进博会更像是企业用于展示年度新品的重要平台,也很吸引人。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限制措施取消,我们能再次于线下相见,共同欢迎国外政界商界人士来华参加进博会。进博会不仅给了知名企业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有助于企业推介新产品或自身战略发展新方向,这本身已经非常好了,除此之外,政府也积极作为,推动双边合作开花结果。《中国-
瑞士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双边贸易的重要支柱,或者说双边贸易最重要的支柱,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期待进一步深化政府间合作,为商业领域蓬勃发展创造更好的框架条件。
中国网:中国为瑞士企业在华投资提供了哪些便利的营商环境?瑞士企业更看重中国市场的哪些方面?
罗志谊:首先,中国的市场规模对瑞士企业极富吸引力。换言之,这不仅吸引瑞士企业,对各国企业来说这都是一大吸引力。而这里的另一大特点则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都非常热衷于创新型产品。因此,在华瑞企并不是在中国随随便便生产普通产品,我们企业在华生产的许多产品极受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总的来说,在华瑞企以生产创新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很受欢迎。无论是药品、食品、器械、机器人都是如此。可以说,中国是进行创新生产的热土。
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也是在于其规模。我们并不怕竞争,相反,我们喜欢参与竞争,也习惯了竞争。瑞士企业习惯于参与竞争。中国市场规模很大,但与此同时要求也高,因为中国市场寻求的是质量和创新产品。而这恰恰也是瑞士企业的优势。
中国网:中瑞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在两国贸易往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您认为,中瑞两国未来投资合作的主要发力点是什么?您对未来两国的经贸合作有哪些期待?
罗志谊:在华瑞企数量庞大。可以说没什么新领域尚待挖掘,因为我们的企业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所有领域。其中某些领域未来的发展活力可能要优于其他领域。还有一个我还没有提及的、和商品关系不大的领域,那就是金融服务领域。我认为在金融服务领域,瑞士企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我的希望就是,下一届进博会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旅行限制,大家可以面对面相见。
中国网:谢谢,大使先生。
罗志谊:不客气,也谢谢你。
(本期人员:编导/记者:裴希婷;摄像/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