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讲话解读:为什么中共能引领中国百年变革和发展?
 
时间:2021年7月5日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田改伟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本期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田改伟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田改伟。(韩琳 摄)

中国网:田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田改伟: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首先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分成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做了一个总结。您怎么看这种划分和总结?如果让您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您将用什么词呢?

田改伟:这次讲话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为四部分来阐述,这也反映了我们近代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发展的4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就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说结束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剥削制度,实现了我们国家的民族独立。第二次就是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也是中国独立自主地走向自我探索的一个初步的时期。中国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劳动人民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翻身做了主人了。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实现了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在中国近代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国家综合国力迅速的提升。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的基础,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十八大以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实际上我们有了新的历史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说,分成4个历史时期客观地反映了100年来中国的4次变革、4次进步、4次巨大的前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百年的历程,有一个词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就是“奋斗”。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报告中也多次使用这个词。

奋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是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来没有气馁过。第二个就是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从来没有低过头。第三个就是我们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从来没有气馁过,都是迎难而上的。第四个就是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从来没有手软过,有错必纠,有腐必反。所以说这也体现了我们党在这方面一直不断地奋斗。第五个就是我们党面对成就的时候从来没有骄傲过。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党可以说是居安思危,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来享受,而是把目光投向得更远,继续推动我们国家进步和发展。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百年奋斗的主题,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主题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田改伟:其实,关于民族复兴的内涵,不同时期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百年以来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近代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国人对民族复兴最大的愿望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可以说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道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个当时最大的梦想。

但是,民族复兴的内容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不断丰富,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改革开放我们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提出了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当时的民族复兴的一个目标。

十八大之后,尤其是十九大,我们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再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实这个就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具体的目标。这个建成现代化强国有很多内容,它是一个综合体。这个目标是越来越接近,我们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接近这个目标。

同时,人民的幸福是和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的,不会说民族不复兴人民会感到幸福,人民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已,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指标,更多的还有精神上的、政治上的、社会上的、生态的,它是立体的指标。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的幸福感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网:我们党给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使命设立了具体的两个目标,就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党百年,实现了第一个目标。那么这一阶段的成就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田改伟:共产党做事就是有自己的纲领,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了,在共产党发展史上,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它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基础,还有更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上的主动。但是实际上它也表明了,更大的意义在于共产党的目标制定得是很科学的,就是说照着这个目标来做是一定可以实现的。它带给人民群众的这种信心、这种自信,能够跟着党走,同党一起去走一条路、奔一个目标、同举一面旗帜。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请您阐述一下,为什么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这三方面的意义?

田改伟:这三方面实际上可以说是从三个主要大的方面展示了未来下一个100年所要做的工作,主要的需要完善的地方、进步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田改伟接受中国网主持人专访。(韩琳 摄)

首先,第一个100年为下一个100年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基础。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景和制度基础,其实中国改革开放改的是什么?改的就是制度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就是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制度是什么?制度就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了第一个改革的文件,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说制度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前提,不断地完善制度,让这个制度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这是我们改革的动力。所以说十八大之后,我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党的领导、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从协商制度、从一系列的包括基层自治制度,可以说各方面的制度都进行了很深刻的改革。从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和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成效来看,我们的制度可以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完善了。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了。实际上,物质基础直接是制度改革的一个体现,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不断地在提升的。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GDP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位,超过了日本,可以说这个位置一直到今天为止保持了11年。中国社会能够达到这样的发展成就,很显然,为我们国家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三个方面是更主动的精神追求。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中国的精神就由被动转为主动。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同志也写过一篇文章,也提到过一句话,就叫中国自从掌握了、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精神就从被动转为主动。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说,以前我们都是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尤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人民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就开始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独立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十八大之后实际上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自信。所以我们现在提了“四个自信”,其中就有这个制度自信。我觉得这“四个自信”也反映了我们在精神上更加的主动、更加的独立。

中国网:我们还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4对8个句子来首次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说,“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您是如何理解这种精神和特点的呢?

田改伟: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我们党的建党精神,对我们党的建党精神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就是8句话。

第一个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实际上这一句话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的特点,就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什么?信仰的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所以这个是从理想信念的角度对共产党的精神进行了概括。

第二个就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一点就是共产党的探索、实践,我们共产党干什么事?就是践行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有这个使命的担当,就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这个。这是对我们党实践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够忘却的一个实践上的要求。

第三句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集中展现。就是我们在追求理想、担当使命的过程中要不怕牺牲。所以我们的入党誓词中说献出生命都可以,要面对困难,要英勇斗争。

最后一句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我们党的组织上的政治要求,我们党之所以成为共产党,之所以有强大的力量,就是要广大党员对党忠诚,并且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重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最终成为一个能够肩负起历史使命、一个有远大理想,并且是有强大力量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这个自我革命是百年以来一直不断的。原来我们在革命时期更多地提,共产党面对错误、面对挫折、面对挑战要善于自我改造,要把中国共产党改造为无产阶级的大政党。说实话这个传统在革命时期就是这样,所以在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就是勇于通过自我改造来加强自己的这种组织性,来制定正确的路线,来对自己的组织进行深刻的变革,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和领导力。那么这个特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展现得更明显。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对“文革”时期的一个深刻的反思的基础上来推动、来展开的,实际上它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深刻的反思,是我们党的自我革命的很生动的展现。

十八大之后,我们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高压反腐,并且是持续地推动整顿党的组织,严格党的纪律,这就体现了我们党100年来一直是刀刃向内,对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失误、对自己的缺点从来是不隐晦的,不回避的。所以说我们党的历史上形成了好多关于怎么整顿党组织、怎么进行改造的历史上的名篇,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还是习近平总书记,都有很深刻的论述。也正因为我们党不断地自我革命,才能够让我们党能够有资格领导中国的革命,来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来实现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100年来,世界上多少个政党因为在这方面做得不行而灰飞烟灭?有的是改旗易帜,所以把这一点,把它称为我们党和其他党不同的一个显著标志,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

中国网:在讲话的后半段,习近平总书记以9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段落,指明了我党未来所要做的事情和所要遵守的原则,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新颖的提法,比如,“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您是如何理解这些新颖的提法的?特别是政治文明,我们过去讲得比较少,那么什么又是政治文明呢?

田改伟: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当时提的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现在我们是讲“五个文明”,从原来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提的“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十六大发展到政治文明,到现在提出“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际上这一个是对中国发展进步的深化,认识的深化,第二个我觉得是我们对中国的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那么政治文明是什么?政治文明就是政治发展的成果。政治文明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个主要是制度成果。这一点刚才也提到了,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制度方面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有很多的举措,有很多的改革的措施,可以说我们改革的主要的成就就是制度改革的成果。第二个就是理论形态,就是说在关于制度改革上,尤其是政治制度改革上形成了一系列理论的认识,这是政治文明的构成。

那么我们为什么提政治文明?就是我们在推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你就发现,光物质进步了,经济发展了,没有制度上的保证,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也是不能够确保的,最终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我们提出在政治上也要有保证,那么政治上也要改革。所以,我们党就及时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就是想在政治文明上,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来更好地来保障我们经济建设的成就,还有精神文明的、精神建设上的成就。

现在提“五个文明”,应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叫做创造了文明的新形态。实际上可以这样说,这也是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文明这个角度来认识的一个新成果,就是说世界文明有很多种,但是社会主义文明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一个独特的文明、一个更进步的文明、一个更先进的文明、一个更高级的文明。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党的建设的时候说到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三个“不变”?

田改伟: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用很通俗的语言刻划了我们党建的方向。这三句话说的是一个问题,就是党一定要始终保持初心。

我们党首先要“不变质”。我们党的性质是什么呢?我们党的性质不能变,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这个性质到什么时候是不能变的。一旦变了,你就不是共产党了,你可能就是像西方的工党了,有可能变成其他性质的政党了,党所有肩负的使命、所有的理想性就无从谈起。

第二个是“不变色”。世界上原来共产党不只中国共产党一家,尤其是二战之后、冷战时期,世界上不仅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很多共产党,比如说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但是这些党随着政权的失去就瓦解了,有的就自动地改旗易帜了,变色了。

第三个是“不变味”。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自私的特殊的利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被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所俘获,不代表它们的利益,我觉得做到这三个方面就能做到不变味,否则你就是做得再好,你就是叫共产党,你就是口头上坚持马列主义,那也是口头上的,你就已经变味了,必然会失去民心的。

中国网:好,感谢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观点的分享。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摄影:韩琳;主持: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摄影:韩琳;主持: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