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孩子每日上学倒是很开心,虽然上课听不懂,但澳洲小学自由宽松的环境、热情的同学,让英语不过关的孩子,也能天天开心地玩耍,孩子们之间鸡同鸭讲竟也神奇地可以玩到一起。
当然,家长十分不满意——问孩子每日学了什么,孩子几乎一问三不知;一个月后孩子英文依然听不懂、不会说,阅读写作更是原地踏步。
也许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位朋友最终得出了结论:“这钱算是白砸了”。
看来,对于英文基础薄弱的小朋友而言,指望1-2个月的插班就能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有肉眼可见的进步,并不现实。
但是,对于英语基础尚可的孩子而言,1-2个月的插班还是可以有效帮助英文听说能力更上一个台阶的,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样很难通过1-2个月的“英文浸润”而显著提高。
以我女儿亲身经历为例。女儿四年级初来澳洲时的英文,和上海英文牛娃没法比,但是至少可以流畅地看懂所在年龄段对应难度的书籍;也可以大致听懂课堂讲授内容,不至于在课堂上一脸茫然。
但是,她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写作也较弱,语法问题一堆、用词也不够丰富、拼写错误多、句式单一。
两个月过去,没有经过语言班培训的女儿,听课没有问题——不会因为听不懂而错过重要信息;
同学之间的闲聊八卦也都能听懂,没有任何障碍;
口头表达依然一般,这和孩子内向安静不爱表达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阅读方面没有明显进步;
不过遣词造句间颇有进步,用词也变得更地道。
由此而见,要想依靠插班来快速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除了孩子的英语基础,还取决于孩子的性格。
英语基础好,外向主动爱表达的孩子通过短期英文浸泡,完全可以在听说方面突飞猛进,但如果孩子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希望通过插班实现英文大飞跃,则很有可能会失望而归。
01
澳洲“插班”,到底能学到什么?
除了英语学习外,孩子们到底能在澳洲插班中获得哪些收获呢?
回忆起初到澳洲的头两个月,我在女儿的转述风向中,感受到了澳洲小学教育和国内学校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感受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澳洲,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充分鼓励孩子自我探究、积极思考、自主得出结论。
女儿的社会科学课作业,
自由探究,没有标准答案
比如澳洲的科学课,流程设计常采取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潜移默化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
像我女儿曾学习过有关风化及侵蚀这个主题,老师并没有先讲解概念,而是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操场里找寻各种材料,一起制作了“沙滩”模型,接着再请每个孩子,通过不同力度的吹气、拨动模型中的水等方式模拟各种自然现象,以此来观察“沙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有何形态改变,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可以从整个过程中得到让他他们印象深刻的结论。
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积极探究的科学素养。
另外,澳洲的知识点考察也不仅只看期末考试这一次的成绩,而是综合考察孩子在平常课堂上完成各个小项目、小任务的情况,而这些任务大多数都需要孩子自主探究/检索/思考,虽然没有无标准答案,但需要孩子能言之有物、表达得体。
从过程到考评都鼓励孩子思考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仅出现在科学课上,人文社科(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课程亦是如此。
比如学习“民主”这个话题,老师不会在课堂上直接给出结论,而是会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检索大量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自行思考“民主的定义、实现方式、意义”。
孩子们的探究检索结果最终需要通过书面报告、ppt等方式呈现,这个过程对孩子的资料检索能力、归纳能力、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均有提升,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都有帮助,属于终生学习必备的能力。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在澳洲学校整天都是在玩,但“是否学到东西”也取决于“怎么才算学到了东西”。
如果说只有“识记知识点、通过反复刷题提高正确率”才算是学到了干货,那么我认为在家学习会更高效。孩子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家反复刷题,效率更高,也更有针对性。
校园内的户外活动
而学校能给予孩子在家庭学习中,无法提供的舞台,比如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及与同学的思想碰撞中,获得自信、引发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澳洲课堂恰能很好承担起“玩中学”的角色,当然这也离不开智慧父母的关心和启发。
参加澳洲插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