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朝气蓬勃的儿子,想起当年读高中时的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懵懂”。
那时的字典里还没有“卷”这个字,但各地高考录取线却也高得离谱。我每次考试玩命拿前五名,身边同学大都和我一样,为了升学而刻苦,为了考试而学习。
那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各种辅导资料的来源有限。我曾经借到一本1978年至今历年历史高考试题集,当时如获至宝,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所有重要题目手抄了一遍。
后来,我幸运地去了一所985名校。不太幸运的是,缺少人生规划。
选专业的时候,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爱好,我子承母业,选了当时热门的经济专业。
进入大学,先后做过本专业的团支部书记、班长,算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名字出现在各种奖学金名单里。毕业前几个月,别的同学还在努力找工作,我已经顺利拿到了一家大厂的入职通知。毕业聚会那天,一同学不无羡慕地说,你的大学生涯除了恋爱这事儿,没有遗憾。
真的如此吗?
因为完全不懂规划,大学生活刚开始,有的同学已在规划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并悄悄为之努力,我却仍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因为所选专业并非自己的真正爱好,时至今日,我仍然非常羡慕那些眼中有光、职业与兴趣一致的人。
为此,我下决心,不要儿子重复当年的“悲剧”。
于是当儿子升入高中,我们去拜访了儿子的班主任Louise,还请儿子做“高翻”(我不懂法语,鸡同鸭讲)。简单说明来意后,没想到班主任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问懵了:“你们愿意让儿子考虑学徒制(职业教育)吗?”
对“学徒制”,我有所耳闻。瑞士这一教育模式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通过师徒纽带传承技艺,年轻人跟随老师傅学习和实践。学徒制在瑞士的手工业、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工作获得技能和专业知识。
儿子在瑞士高中课堂
高四学生标配:讲义夹式课本,脖子上挂耳机
近年来,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年轻人在进入高中甚至大学后,可以转入职业教育成为学徒,提早进入社会;
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后,将来也可通过培训,逐步获得更高程度的教育机会。
“读书还是工作”这个二选一的难题,在瑞士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年轻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更换赛道。
平心而论,这几年儿子身边选择瑞士职业教育的同学不算少。
比如,有位女同学,初三毕业选择了护校,儿子读高二时,她已经在日内瓦大学医院实习,每月会有一笔不菲的实习工资,算是部分实现了经济独立;
还有个帅帅的男同学,一头金发,绰号“金毛狮王”,去了一家职业学校学习通讯技术,听说现在已经是苏黎世一家电讯公司的“资深”销售。
曾经我也和几位瑞士家长聊过这个话题,他们反应很平淡,觉得职业教育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日后也能有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和过得去的收入;而常规教育模式下,念高中读大学对家庭来说可是一大笔开支。
“如果孩子自己喜欢,又能够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有何不可呢。”
确实,瑞士作为世界上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人均收入处在世界前列,同时有着很低的财政赤字和失业率,蓝领阶层的工作环境也相对不错。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会变得相对平和,两种教育模式的边际似乎变得模糊。
即便如此,我作为中国家长,对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难免存有一些成见,总觉得与常规教育相比,并非正途,有点儿类似于金庸小说里旁门左派与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的区别。
且考虑到儿子作为海外留学生,我们对他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方向并不确定,换句话说,他还不具备和当地学生一样享受“小富即安”生活的资格和条件。
为此,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曾开家庭会议,全家一致否决了让孩子走学徒制这条路。听到班主任突然这么问,我紧张起来:是不是儿子难以适应高中学业?
当班主任解释说,校方只是按照惯例,向每一位家长介绍职业教育,并非针对儿子的个体情况。我才悄悄抹去一把冷汗。
后来,班主任又和我们介绍说,瑞士有两所顶尖高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与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前者在德语区,本科阶段教学语言以德语为主;后者在法语区,本科阶段以法语为主。
尽管苏黎世联邦理工的QS排名更靠前,但对于在法语区上学的儿子来说,想用两三年工夫,迅速提高德语水平,难度实在太大,所以班主任建议儿子申请洛桑联邦理工。
于是,从学校回来,我们和儿子就开始了解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入学条件。查到的录取要求简单明了,只要持有瑞士公立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即可申请。
EPFL校园一角
申请条件看似简单,但细细分析后,发现并不容易。
它要求,高中每学年的课程平均成绩要达到4分以上(满分6分,包括日常小考,且每学期平均开设12-14门课程);每学期的平时小考、期末考试,加上毕业论文答辩,所有以上成绩约占毕业总成绩的50%,最后的高中会考(综合性考试,相当于高考)成绩占50%。
而高中第一年的分流率接近50%,此后每学年还有15-25%的分流率不等,而分流则意味着必须转换赛道进入职业教育......如此下来,儿子到高中毕业时(瑞士法语区公立高中学制为四年),已有一多半的同学离开了。
也就是说,儿子在瑞士申请大学,经历的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取经路上八十一难”。他必须全力以赴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考试,也可见瑞士高中文凭的含金量了。
儿子义无反顾跳进“四大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