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布是一种无纺布,是以植物树皮为原料,经过石拍或木槌工具打制成型以后制成的最古老的人类衣服原料。树皮布见证了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我国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榻布”,是有关树皮布最早的文献记录。
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海南岛黎族树皮布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树皮布制作技艺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的技术。
黎族树皮布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由晋人裴洲《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皮制成的衣冠产品。由于树皮布本身容易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存,唯有制作树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遗留了下来。
清代琼州定安县知县张庆长(1752-1755在任)《黎岐纪闻》载:"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其树名加布皮,黎产也。"而且在今天的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等县博物馆均收藏有树皮布。
海南岛的黎族先民在掌握了棉纺织技术后,树皮布技术并未完全让位于麻、棉制品,依然有人用楮树皮制作垫单、衣服、腰带等生活用品。这主要是因为树皮原料丰富且易采集,黎族对其技艺已相当娴熟,而成品又十分耐用。
黎族“缝树皮为衣”有七个步骤: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成片状和缝制。人们利用加工好的树皮布剪裁缝制帽子、枕头、被子、上衣、裙子、兜卵布、口袋等生活用品。尽管这一技艺分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并不多,其中以锤打工具最为重要。石拍是制作树皮布的器具,也是树皮布文化的标志。
可以用于加工的树皮有很多种,如厚皮树、黄久树、见血封喉树、构树等,已故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运英老人曾介绍,见血封喉树是制作树皮布的最佳树种,用这种树制作成的树皮布不仅经久耐洗,而且柔软、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