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才良说,对“泥金彩漆”钟情,源于自己孩提时对精美器物的向往。他先学习木雕、髹漆工艺,再掌握朱金木雕、清刀木雕、“泥金彩漆”的全套工艺。20世纪末,黄才良着手对“泥金彩漆”这项技艺重新进行挖掘提升。这项工艺非常考究,是结合了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的漆器工艺,制作时对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工艺流程独特且复杂,要经过捣漆泥、堆塑、贴金等20多道工序。“通常,做一件小型作品就要耗费几天时间;如果要完成一件大型作品,需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黄才良说。
在这20多道工序中,堆泥,也叫堆塑,是最关键的手工艺,难度也最大。“在过去,漆泥需要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经过不断试验调整,我研究出了突破温度限制的操作方法,在4摄氏度以上均可制作。”黄才良介绍:不仅漆泥配方难,连敲泥也需要用特别的手法和力道,用木锤在石板上连续敲半天。力道小了泥里面的气泡出不来,黏性不够,后期搓不成线条,堆塑会功亏一篑;力道大了泥会炸开,也成不了料。
“手艺人讲究口传身授,但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局限性。”黄才良开始探寻新的传承之路:编写教材《泥金彩漆技艺(花鸟)实训精解》;与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合作,创办“泥金彩漆”工艺研修班。截至目前,学员已超过200人。
2017年,黄才良倾己所有打造了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家集藏品展览、文化交流、休闲体验、学习实训等一体的民营公益性非遗馆,收藏着历代“泥金彩漆”器具,并开设了“泥金彩漆”的DIY作坊等。经过多年努力,这个“泥金彩漆”传承基地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宁波文化建设示范点。
“我的梦想,就是要把‘泥金彩漆’技艺传承好,让‘泥金彩漆’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黄才良说。如今,黄才良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方面与中国美院、杭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开发非遗衍生品,做大文化创意产业;另一方面致力于培养传承人,让“泥金彩漆”技艺重焕生机……
西藏是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