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创作者“山白”拍摄徽墨的制作流程,引来亿万网友“围观”;彭南科编蓑衣、酿果酒,他展示的传统手艺吸引了415.6万粉丝;彭传明以镜头记录日常用品的古法制作过程,“东方非遗传承”系列总播放量达10.7亿;拥有280万粉丝的“江寻千”还原糖画、纸鸢、鱼灯等传统手工艺……当下,“古法”热潮滚滚而来,传统技艺借助短视频、直播“跳进”互联网,成为年轻观众的“心头好”。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基于当地剑川木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木雕产业,通过进行木雕技艺培训、建设木雕艺术小镇、举办木雕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擦亮剑川木雕名片,带动就业,富民增收。
玉石、“乌朵”、长袍……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努拉老人的工坊中,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森郭服饰吸引了众多顾客。历史悠久的森郭服饰,主要由红、绿、黑、黄、蓝五种颜色制成,被当地人誉为“五彩彩虹服”。2013年,森郭服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近日,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该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
近日,来自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策展人以及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齐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论坛设有新标识发布、主题演讲、代表性项目展示等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8人。近年来,该区通过推进非遗工坊、非遗工作室建设等,助力非遗传承与发扬。
近日,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贺州市侨联在广西贺州市举办“弘扬侨乡‘非遗’文化·传播华侨基地故事”采风暨“八桂侨声·侨领侨青说”活动。
夏日时节,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箫笛生产进入忙碌期,各生产企业组织技术人员抓紧生产箫笛。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把箫笛产业作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抓手,通过对“老技艺”的传承及创新,使箫笛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箫笛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当人们在一门手艺前冠以“老”字时,这门手艺通常底蕴深厚、精妙绝伦,但有时也意味着它“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甚至面临存续方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