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兮在御,玉石金声振。近日,圣人之器古琴应邀参加孔孟基金会在北京华尔道夫酒店主办的THE GREAT“东方文明合作与共享”主题论坛。为现场的海内外名人嘉宾献上一场古琴视听艺术。并展示了圣人之器古琴“泰德和”系列艺术品。
周礼佾舞”文化源自河洛“六代乐舞”,3000多年前,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开始制礼作乐。他整理并继承了前代遗存的乐舞,统称“六代乐舞”,定为国家最高等级的乐舞,用于国家大典和宫廷祭祀活动。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首儿童学语歌由称谓歌、五官歌、礼貌用语歌、动物歌、季节天体歌组成,歌曲旋律也将由裕固族民歌基调改编而来,演唱采用儿童喜欢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旋律节奏简约明快,非常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学唱。”
率先登场的不是专业院校的青年舞蹈家们,而是穿着红花布袍,带着木雕面具的江西南丰乡间的真正的跳傩艺人,没有翻转腾挪的专业技巧,简单到有些枯燥的舞步带着乡间的朴拙,循环往复地传递着“傩”延续千年的样子。这些跳傩的艺人最大的年近八旬,最小的是“80后”,平日里就是田间地头地地道道的农民,种植有名的南丰蜜桔。
中新网沿河11月8日电 题:贵州土家族民歌:山地人的情怀 作者杨云谢高攀李鑫 “创作于乡野,歌唱的是乡村,赞美的是农耕生活,百姓都很喜欢
古琴在台湾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历史记载,清代时候相当活跃,弹奏古琴一度在文人中盛行。1949年后,有4位大陆古琴艺术家到台湾传授古琴演奏技艺,慢慢的进入学校体系。当今,古琴社团、民间组织在台湾蓬勃发展。“台湾古琴制造师尊古法,演奏方面也注重师傅的言传身教。”
苏袛婆是6世纪龟兹的音乐大师,随西突厥阿史那公主入嫁北周都城长安。苏袛婆是梵文Sujiva的音译,原意是妙生。他所传的“五旦七声”演变为隋唐燕乐28调,整个中国古代宫调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唐代更是有许多著名艺人和宫廷乐师来自西域。
在大理,大本曲的流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三个流派,南腔、北腔及海东腔,李丽家便是海东腔最典型的代表。父亲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唱大本曲,以至于她从小耳濡目染并成为大本曲的行家。
关于呼麦的产生,有一种已达成共识的说法,说很早之前,人们在山林、草原间活动。河水的流动,瀑布的飞泻,动物的鸣叫、风雨雷电,山谷和草原里有各种各样自然的声音。人们感受到这些声音以后,开始模仿大自然,他们开发出了人体发声器官的很多潜质,于是有了呼麦的歌唱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