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从艺50周年之际走进抖音直播间,与40余万观众共同分享对民族舞传承的感悟与思考。杨丽萍表示,疫情让许多线下演出失去舞台,而舞者仍能通过抖音等平台传递表演艺术,这是直播间“新舞台”的长处和魅力。
世界舞蹈日是4月29日,为了纪念芭蕾舞之父——让·乔治·诺维尔,由联合国国际舞蹈委员会(CID)于1982年设立。以增强大众对舞蹈的重视为目标,争取各国政府在教育体系中为舞蹈提供空间。
从2020年国庆期间洛阳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复原25套古代装束而举办的“洛水霓裳”装束复原秀,到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灵感来自河南博物馆13件隋代三彩乐舞俑的舞蹈《唐宫夜宴》;从依据宋代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而编创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到央视“古韵新声·清明”特别节目中源出隋代画师展子虔《游春图》的舞蹈《游春》……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华文明通过诗词、典籍、建筑、器物、礼乐、舞蹈等各种载体绵延至今。而舞蹈最为极具展现力的美学语言,更是在方寸舞台之间,用守正创新,汇聚悠悠中华史,用涓滴之力,一舞动千年。
“1、2、3、4……10、11、12,再来一遍,我们再来一遍……”4月12日,在一段艺术化再现编创过程的创意表演中,中央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中芭”)第12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在北京天桥剧场拉开首演序幕。
国风舞蹈深入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展现出充满古典意蕴的审美情趣和高雅品格,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
疫情、战事、环境的无常与未知让“陶身体”的舞者自问,同时向合作伙伴和观演公众发问:我们为什么坚持“剧场”?现场札记舞者为什么坚持“剧场”?我想,正如话剧无法被电影取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院团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形成了演出多、市场活、剧目火、人才优的良好发展局面。
提到话剧《茶馆》,大家都知道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作品;说起儿童剧《马兰花》,必然会联想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搜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歌舞团就会是联想关键词……由此可见,创作是艺术院团的立身之本,而优质的舞台艺术作品是打响院团品牌的必要条件。
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股“青”流博得满堂彩,而其当下的全国巡演更是一票难求。该剧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其中,设计师阳东霖担任服装总设计的工作。在创作中,他将画中意象、宋代美学呈现在舞台上。在他看来,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是《只此青绿》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