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高级教师,她以对舞蹈的热爱来诠释美好生活的意义。
“我大概从4岁起就开始学习舞蹈,并在母亲的鼓励下一直坚持。”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时,她坦言,舞蹈是艺术,也是挚爱。9岁便在父母的支持下来到北京求学,走上了专业舞者的道路。“当时才上小学三年级,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将要面对怎么样的未来,可能就是喜欢吧,凭着满腔热诚。”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独自离家在外,从此之后面对的所有选择,都是自己做的决定。考大学时没有过多犹豫,只报考了一个专业——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舞,她喜欢中国民族舞的本真和纯粹,也喜欢自己每次跳起中国民族舞时自信舒服的状态。大学毕业,给自己定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加入艺术表演团。“不给自己留后路,目标定好了,剩下需要做的就是自己默默努力,努力去实现它。”
回想起学生时代,“辛苦”依然是施懿珊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每天日复一日的练习让她的双脚变形。对于她来说,那种辛苦不仅是练习舞蹈时肢体上的疼痛感,更是精神上的“苦”。“在极高的强度下完成每一天的训练任务,日复一日地坚持了那么多年。但也正是因为吃过的这些‘苦’,让我的性格变得坚韧执着,执着于所热爱的事业。”这种执着,成为了她心中的那股“劲儿”,积蓄能量,等待爆发。
毕业后她待在了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城市学院担任舞蹈专职老师,一直在活跃在舞蹈教育一线,并拥有高等学校教师资质;凭借扎实的舞蹈基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赢得业界内人士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帮助大量学生登上了国内著名表演舞台。施懿珊本人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舞台,演绎过各种角色,积累了不少作品,持续的努力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和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施懿珊的代表作品之一回族舞蹈《嘎山鸟春》获得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员活动艺术表演类乙组二等奖,在央视舞蹈世界展播并进入全国群星奖决赛,并由她带舞远赴东南亚各国演出。《嘎山鸟春》被视为上乘之作,给民族舞蹈领域带来了新颖的艺术内涵。2014她凭借节目《孔雀飞来》在昆明高新区首届“高新之声”获得一等奖,作品《孔雀飞来》主要在于形态的模仿,是舞者个人对“灵”,对生命状态的一种感悟。《孔雀飞来》的独到之处在于它脱离了单纯的形态模拟,但又不远远超脱于尘世,而是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孔雀形象。施懿珊抓住孔雀一转身,一昂首,一振翅等瞬间的动态,并把这些动态美化、加工、抽象,提炼成神韵四射的舞姿,又通过这些动态的语言传达出祥和欢乐的寓意,她对舞蹈节奏的处理非常到位。这个舞蹈还被多个高校列为教学舞蹈,其独特性为民族舞蹈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