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隋如昙花

隋如昙花

隋本来形势大好,为什么突然土崩瓦解?

一、

如果要找个词来形容隋朝,我们可用的有很多。比如昙花,极炫极浓开过一季,在天亮前隐去,与黑夜一起消散与人们的话题当中;或者又比如流星,短暂炫美,划过天际,留下璀璨与遗憾。还可以说是芥末,重重地刺激一把,呛到人目炫迷离。这些虽然都是对隋浪漫化的描述,但事实也与人们对隋的基本认知相关。隋存活37年,确实是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浓郁炫丽的一笔,又刺激,又有意义。

一、

东晋往后,南朝宋、齐、梁、陈摆阵登场。十六国晚期,拓拔鲜卑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北魏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东魏西魏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北周再灭北齐,杨坚篡周,隋朝开始。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十六国,四百年城头变幻大王旗,尔方唱罢我登场。

就问你乱不乱?

那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阶段。百年期间,中国北方基本没有停息过战乱。中原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四处逃散。各国趁机掠夺人口充实兵丁,流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结构被深深破坏。世族发挥出一些积极作用,成为百姓唯一可以依靠的组织。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社会需要统一,人民渴望安定。

杨坚原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宇文赟死后,杨坚辅佐自己的外孙宇文阐上位,后又替了宇文阐自己登基。杨坚原本的封号是随国公,因“随”字过于随意,不像是皇家气象,所以取了随的谐音‘隋’为国号。

二、

隋初,其领土大概以原北周为域。彼时,长江以南的南陈政权实力强大,北方突厥也环环虎视,而隋朝内部还要应对原北周旧臣可能发起的叛乱,南、北及内部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杨坚从整顿内部开始,着手改革。其统一货币开始,统一度量衡,鼓励商业,使隋朝实力迅速上升。

随后他以分化打击策略解决了突厥问题。公元587年又将西梁国境纳入隋朝的统治版图。再过一年,杨坚兵分三路,南下灭陈。勒令南陈皇帝陈叔宝下诏令,让其他尚未平定的南方地区前来投降。

开国仅八年,隋朝便统一天下,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中原地区数百年南北割据的局面。

我们短短数语讲述了隋朝统一了天下的过程,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实际上,隋统一天下的意义以及其难度,堪比秦统一六国。

秦灭六国终结春秋战国乱世,是第一次大一统,其意义不言而喻。但秦的统一基本还属于民族内部统一的问题,因为六国虽然在文化上有所差异,但还是属于同一民族圈,都是华夏文化的后裔。而隋的统一则涉及到对少数民族的整合,把少数民族政权纳入中原王朝,其难度可想有多大。可以说,隋朝完成的大范围上的民族融合,是中华历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创举。

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少数民族纷纷趁机进入中原,十六国时代的社会之乱可以说是中华先民最暗淡无光的悲惨岁月,西晋王室无能为力,往江南一跑了之,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原北部政权经历多次演变,但都肩负着对家园防卫、百姓安全的责任。隋朝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兼并南方政权,整合少数民族政权,这种民族融合的功绩,比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隋以前,中国分裂的时间和大一统的时间几乎相当,甚至出现过南北朝这种长达数百年的割据分裂时期。但在隋朝以后,则以统一的时代居多,分裂的时代较短。

三、

隋最强大的时期,史称开皇之治。隋时期推行‘均田制’,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减赋税,轻徭役,在各地设置官办粮仓。开凿广通渠,方便了关东地区的漕运。有隋一朝,全国范围内共有六个超级大粮仓,其中每一个储粮都在2000万石以上。这是均田制的功劳,均田制让农民人人有田种,在改善人民生活也充实了国库。

富裕思图强。隋朝均田制的另一个先进之处在于其与府兵制相对应。府兵即农民,战时为府兵,闲时为均田的农民。农民闲时练兵,忙时务农,种地又与杀敌立功对应,杀敌越多均到的田越多,双重刺激,种地杀敌两不误。

制度的优越使隋军力迅速壮大。公元607年,隋炀帝巡蒙古时,突厥启民可汗跪地亲迎,所率之众皆穿汉族服饰。而在此之前,突厥还处于霸主地位,连北齐和北周都要向它纳贡。

甲骨文“隋”

甲骨文“隋”

这是武功。而隋最为人称道的是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它是封建社会时期最为公平的选拔制度。它彻底打破了以往纯粹由士族举荐做官的制度,给了普通老百姓一条出路,让读书人有机会展现自己才能,使得整个社会兴起了学习热潮,让百姓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希望。同时,科举制度选拔出大量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也使国家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虽然这项制度也有一些弊端,但作为读书考试制度获益的人,作者还是愿意多花一些笔墨来对它表示称赞的。

除了科举制之外,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也是一项影响后世的创举。隋之后的唐便是用这套制度,开启了大唐盛世。

三省六部制的核心是让各省各部相互牵制又共同对皇帝负责,这是强化皇权的一套举措,可行性强,生命力十足,这是隋为后世强盛留下的最有意义的财富。

隋的另一项成就是京杭大运河。随着中原经济政治文化的南移,南方经济迅猛发展,又因贸易开启成为最富有的地方。

江浙一带的丰富物产怎么运到北方?怎么促进两边的贸易往来?隋炀帝以其远见卓识,开启了京杭大运河工程,以水路解决运输问题。京杭大运河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它方便南粮北运,漕运之便,同时也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融合,不少城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不少名城古镇随运河一起留下文化的痕迹。“大地史诗”是人们对运河的赞誉,人们甚至将它与万里长城的影响力放在一起对比,成为中华文化中有特殊意义的一个部分。

四、

人们说到隋,习惯将之与唐放在一起,隋唐,这两个朝代似乎总是纠缠在一起,很难被分开。也难怪,他俩之间渊源太深,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隋的大臣,隋的国策许多都被唐朝沿用。唐在隋的策略基础上开创了大唐盛世,但为什么隋却像流星一样短暂呢?

前面讲隋的创举时,我们其实看到了杨广政权的创造力以及执行力,隋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它开放繁荣,军事发达、农业兴盛,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但为什么突然急转直下,土崩瓦解,这是为什么?它是怎么了?

一般书说历史的都将主因归咎为杨广荒淫无道、大兴土木和穷兵黩武,关于这一点,前面我们讲过,这是道学历史派的习惯手段,有其特殊的目的和功能,姑且一听,如要理解事件的缘由,还是需要作更深入的分析。

用土崩瓦解一词来形容隋政权晚期的境况,是再合适不过的描述。隋朝各处军阀割据,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接连造反。政权威信和公信力急转直下,仅37年就轰然崩塌。

杨广的暴政、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当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杨广若不急于求成,不大兴土木,不穷兵黩武,不因征战高丽耗尽了民力,也许隋末时间的农民起义就不会那么集中,

但我们看历史应该学会从必然性中找偶然节点。隋的灭亡首要原因是门阀势力的遗患。

门阀和皇权的斗争关系是政权中最紧密又最凶险的关系。

从汉朝开始到两晋时期,这种关系越发激烈,双方咬合在一起,既然利益同共,又相互掣肘,隋初,三省六部制在定程度上转移了士族集团的内部权力,但皇权和门阀势力对峙的根本形态依然存在,门阀可以说是导致当时数百年天下分裂的最重要的原因,隋朝两帝都有志于彻底消除它。迁都洛阳、科举制等政策不难看出是摆脱门阀士族影响的一种手段。关陇士族感觉到了威胁。这种威胁又将双方的矛盾关系进一步刺激。隋朝两帝既位都不正,关陇士族以此作文章,形成了对统治极为不利的舆论环境,舆论环境又造成政令执行艰难。

舆论环境造成的的另一个后果是南方汉人隋的仇恨和鄙视,他们称隋来历不明,进而对统治不满,因此稍有煽动,便举兵起事。隋朝时间汉人叛乱的频率是历史以来最高的时间之一,隋政权采取过多项举措来平息矛盾,包括征伐剿灭等,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让火越烧越烈。

同一时期,因高句丽威胁到了中国东北边境,隋炀帝对其进行了三次征讨。这三次用兵超出了隋国力承担的极限,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历来有争议。

草书“隋”

草书“隋”

从这一事件的源头出发来看,隋炀帝和隋文帝都是有长远打算的。因当时高句丽已然已经威胁到中原王朝。

高句丽原是西汉时受封的一个藩属国。其在东汉末年到隋朝初期这段时间,利用中原政权控制力减弱的机会,大力发展,迅速扩张,一举成为除中国以外最强大的东亚国家。其扩张从哪里来?当然包括对中原领土的蚕食。其国力从哪里强大,当然也包括对中原资源的掠夺。高句丽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已经从社会层面、从百姓生存环境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另外,在南北朝混乱时期,周边不少少数伺机进入中原,图谋占点便宜。这其中有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政权。这些政权形成了一个联盟,领头大哥就是高句丽。高句丽联盟对隋朝形成了一个包围圈,随时关注着隋朝内部动荡,你说吓人不吓人?你说该打不该打?

对内来说,关陇门阀的“府兵”是对隋朝政府最致命的威胁,而消除这一威胁的方法就是对外战争,通过战争削减门阀贵族手中的“府兵”,这是隋炀帝的另一个打算。

三次征伐高句丽,国内大大小小的叛乱平定,掏空了隋之国库。当时隋又因政治原因决定支持修缮佛寺,佛教的修缮、维系以及寺庙内和尚的供养费用又是一笔巨大开支,这让隋的财政雪上加霜。

仗不能不打,叛乱不能不平,运河也不能不修,这其中是层层相扣的咬合关系,哪一个都不能放下。那钱从哪里来?又只能是从老百姓那里要。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又只能造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循环。这个无解的恶循环,卡在隋的脖子上,让隋开始呼吸困难。而此时内部又生政变,杨玄感起兵内讧,图谋造反,杨广解决掉杨玄感后,心灰意懒,处理叛乱不再勇武用力,对政务也不再积极。后干脆带兵离开关中前往江都地区,打算依托南方建立割据政权。自杨广离开后,关中空虚,关陇贵族则抛弃了杨广,不再与之同盟。隋在北方的统治基本瓦解。所以后来李渊起兵才得以能轻松攻入长安,迅速控制关中地区。而杨广所在的江都,部分士兵从关中人,他们思念故土,纷纷叛逃,南方又出现割据势力,隋的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随着李渊的隆隆炮声,隋瓦解于盛世的前夜。

隋如昙花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4-08-19 10:29 吉他文化 文旅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2024-08-12 10:26 巴黎奥运会赛场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2024-08-08 11:12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24-08-05 09:3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2024-08-02 09:25 奥运会 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7-30 10:58 北京中轴线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现在,体验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陶艺、阅读,都是生活体验。”

    2024-07-26 10:01 苏东坡主题旅游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