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国古代图书出版的黄金时期,伴随着书籍的刊印诞生了许多精美的版刻插图,其中《西厢记》插图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奉为圭臬。究其缘由:一方面,明刊《西厢记》插图有大量文人画家参与绘制,他们摹古求新,使得作品呈现出古朴雅致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其风格样式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版画的各个流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价值。从元末明初的《新编校正西厢记》,到明崇祯十三年由吴兴闵寓五组织刊刻的《会真图》,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明刊《西厢记》插图汇聚了如建安派、金陵派、新安派、武林派、吴兴派等不同流派作品的风格特点。而在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版本的《西厢记》插图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屏风。
捷报(版刻插图)吴兴闵寓五本《会真图》
追新求异是明代社会普遍的精神风尚和审美潮流,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催生出插图作者对于屏风这一物象的创造性表现。在古代汉语中,“屏”有“屏蔽”“遮挡”之意,“屏风”一词,原意为“屏其风也”,其主要作用就是对空间进行划分。因而无论是在实用性方面,还是在象征意义方面,屏风都与空间概念紧密相连。
在《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一书中,知名艺术史家巫鸿曾提出:“人们可以把一扇屏风当作一件实物,一种绘画媒材,一个绘画图像,或者三者兼具。”也就是说,依据不同用途,屏风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备多重意义。
空间的分割与融合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