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医院,是人们对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昵称。这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为文物祛病延年、拯救生命。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的精心治疗,大量国宝重获新生。没有这些神医妙手,我们怎能在展厅里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春秋时期的蟠螭纹青铜鉴等国宝的真容?
近日,记者走进故宫文物医院,走近医院里的那些神医妙手。
修复后的倦勤斋一角。旁边的殿宇、头顶的藤萝架、四周的竹篱笆,整张通景画形成一个完整的场景,与小戏台浑然一体。李韵摄/光明图片
中西医结合创造奇迹
记者走进文物医院书画修复组时,一位年轻人正在用一张当代书法作品练习修复技艺,科长杨泽华在一旁指导。
杨泽华,国家级非遗项目“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1985年进入书画修复科,主持修复了大量故宫博物院藏书画文物、中国驻外使馆藏书画文物,以及地方博物馆藏书画文物。
说起自己修复过的古书画,杨泽华感受最深的是倦勤斋的通景画。他认为,这是古书画修复第一次真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实践。倦勤斋位于故宫乾隆花园的东北角,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这张通景画类似于当下的“三维立体绘画”,由屋顶及墙壁的22张单独的画幅拼接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场景。修复前,经过包括实验室等多科室的医生会诊,这张通景画已病入膏肓:每张画都尺幅巨大,且每张画之间的画意都互相连贯;西式画法使得画面颜色层厚重,且年久失去胶性而极易掉色,绢本质地脆化严重……
从20日的腊八“开席”起始,2021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将推出“云上”文化大餐,备受关注的故宫“数字文物库”栏目将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并推出“牛主题文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