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玮:
北京京剧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优秀程派青衣演员。
师从著名京剧教育家、程(砚秋)派传人赵荣琛先生弟子李文敏老师,并得到李金鸿老前辈的亲授,受到了系统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1997年毕业后在北京京剧院工作,曾获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并入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京剧流派艺术学习班深造。2005年正式拜在李文敏老师门下,成为程(砚秋)派再传弟子。
常演《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窦娥冤》《文姬归汉》《贺后骂殿》《朱痕记》《玉堂春》《汾河湾》《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龙凤呈祥》《白蛇传》等程派经典剧目和传统剧目。
最近,北京京剧院程派青衣演员郭玮,在京剧教育家李文敏、著名鼓师王硕的指导下,复排了包括全本《春闺梦》《牧羊卷》等一系列程派经典剧目。其中《春闺梦》是1931年程砚秋先生根据唐代诗人杜甫《新婚别》及陈陶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创作的著名传统京剧剧目,但现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都是该戏的后半部,而前半部“送征人”却很久不见舞台。
这次《春闺梦》前半部的复排,也是了了郭玮的一个心愿。在她看来,能够让观众看到完整版《春闺梦》,有助于观众理解剧情和人物,而对郭玮自己来说,她也能够把这出戏中人物的感情和心理都贯穿,表演得以更加深刻透彻。
饮水思源
很多戏曲演员都是梨园世家出身,北京京剧院程派青衣演员郭玮却是个例外。
10岁那年,郭玮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彼时,她还完全不知道究竟什么叫京剧,那时候的郭玮就像那个年纪所有小女孩一样,喜欢唱歌、跳舞。郭玮出生于北京市原宣武区,父亲是个京剧票友,看着女儿这么喜欢文艺,就让她报考戏曲学校,结果没想到郭玮一下就考上了,就这么与京剧结下了缘分。
也许注定是吃京剧这碗饭的,原本喜欢跳舞的郭玮去学跳舞坚持不下来,对从没接触过的京剧反倒是一学就迷恋上了。郭玮回忆道,自己刚进学校时什么都不会,李文敏老师手把手教自己,大约半年之后她就可以扮上在台上唱了。练功也从来没觉得苦,在学校那些年郭玮每天晚饭后都会自觉练功,不需要任何人督促,即便被老师撕腿掰腰疼得哇哇哭,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更没打过退堂鼓,心里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做得更好,不挨老师训。时至今日,郭玮都觉得学戏这段经历谈不上“坚持”,因为如果“不喜欢也根本没法坚持”。
在北京戏曲学校,郭玮跟从李文敏老师学习程派,跟李金鸿、佟熙英老师学习刀马,同时学习昆曲,因为“京昆不分家”,京剧演员必须得有昆曲的底子,才能出类拔萃。像她这样“三条腿走路”的人在整个京剧界都很少。正是因为北京戏曲学校孙毓敏校长、吴江校长,以及李文敏老师当年具有真知灼见的着重培养,才成就了郭玮全面化、系统化的扎实功底。如今的郭玮谈及此事依然满怀感激之情:“基础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重要,全面的基础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没有当年学校对我的系统培养,我都不敢想象自己现在站在舞台上会是什么样子。”
总是会饮水思源的郭玮却总是把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轻描淡写地带过。其实像她那样同时学习程派、刀马和昆曲,除了学校的着重培养,对演员自身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不仅天赋要好,领悟力要高,同样需要自身不断学习与精进。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