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石为泥,醒土成器,于上千度的炉火中烧炼,及至其涅槃而生,便不再是石,不再是矿,不再是泥,亦不再是土,它的名字从此叫做紫砂。
出炉的一刻,是曾经的圆满,更是完全的新生。
紫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或者可以说是陶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类,仅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是以今日丁蜀手工艺术之兴盛,与其独出紫砂有关。
在宜兴,提紫砂,便不能不提“紫砂一厂”。“紫砂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但实际上从未正式定名“紫砂一厂”。这个紫砂“殿堂”级的存在,当初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大老艺人(号称“紫砂七老”)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1958年5月宜兴合新陶瓷厂因产品市场不景气,销售疲软,临近破产。宜兴陶瓷公司决定将该厂并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原厂内的大部分成型工人,都被分到紫砂厂学习紫砂产品制作。
跟随母亲已经在合新陶瓷厂当了三年学徒的程辉,就这样成了宜兴紫砂工艺厂的一员,此时他只有15岁。他没有想过,因着这一个机缘,他这一生都与紫砂工艺厂,与紫砂紧密相连起来了。那一团湿湿濡濡的“泥巴”,成为了他社会基因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当程辉大师向我们讲述过往,他与紫砂的因缘,或冥冥之中早已种下。
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之女,常被尊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一个19世纪的年轻女子,是如何在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情况下,成为计算机科学之先驱的呢?